寄汪中丞伯玉时以录闽功赐金币特诏推用

至竟徵书及谢安,风尘差不愧微官。 千金为骏聊先骨,六月抟鹏暂养翰。 闻道解衣明主在,须留负弩细君看。 烟岚瘴海还生色,铜柱当年墨未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徵书:征召的文书。
  • 谢安:东晋政治家,此处比喻汪伯玉。
  •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
  • :感到羞愧。
  • 千金为骏:比喻用重金购买良马。
  • 先骨:先驱者。
  • 六月抟鹏:比喻志向远大。抟(tuán),盘旋。
  • 养翰:培养文采。
  • 解衣:脱下衣服,表示亲近。
  • 明主:贤明的君主。
  • 负弩:背负弓箭,表示准备战斗。
  • 细君:对妻子的称呼。
  • 烟岚:山间的雾气。
  • 瘴海:指南方多瘴气的地区。
  • 铜柱:古代用来标志疆界或纪念功绩的柱子。
  • 墨未乾:墨迹未干,比喻功绩刚刚建立。

翻译

最终征召的文书到了谢安那里,风尘仆仆中不觉得做小官有什么羞愧。 用千金买来的骏马只是先驱,六月里盘旋的大鹏暂时培养文采。 听说贤明的君主已经脱下衣服表示亲近,需要留下准备战斗的姿态让妻子看看。 山间的雾气和南方多瘴气的地区也因此增添了色彩,当年建立功绩的铜柱墨迹还未干。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比喻和典故,赞美了汪伯玉的功绩和志向。诗中“徵书及谢安”暗示汪伯玉如同谢安一样受到重用,而“风尘差不愧微官”则表达了他在世俗纷扰中坚守职责的自豪。后两句以骏马和大鹏为喻,展现了汪伯玉的远大抱负和才华。最后两句则通过“解衣明主”和“铜柱墨未乾”描绘了君主的赏识和汪伯玉的功绩,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期待。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