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徵书:征召的文书。
- 谢安:东晋政治家,此处比喻汪伯玉。
-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
- 愧:感到羞愧。
- 千金为骏:比喻用重金购买良马。
- 先骨:先驱者。
- 六月抟鹏:比喻志向远大。抟(tuán),盘旋。
- 养翰:培养文采。
- 解衣:脱下衣服,表示亲近。
- 明主:贤明的君主。
- 负弩:背负弓箭,表示准备战斗。
- 细君:对妻子的称呼。
- 烟岚:山间的雾气。
- 瘴海:指南方多瘴气的地区。
- 铜柱:古代用来标志疆界或纪念功绩的柱子。
- 墨未乾:墨迹未干,比喻功绩刚刚建立。
翻译
最终征召的文书到了谢安那里,风尘仆仆中不觉得做小官有什么羞愧。 用千金买来的骏马只是先驱,六月里盘旋的大鹏暂时培养文采。 听说贤明的君主已经脱下衣服表示亲近,需要留下准备战斗的姿态让妻子看看。 山间的雾气和南方多瘴气的地区也因此增添了色彩,当年建立功绩的铜柱墨迹还未干。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比喻和典故,赞美了汪伯玉的功绩和志向。诗中“徵书及谢安”暗示汪伯玉如同谢安一样受到重用,而“风尘差不愧微官”则表达了他在世俗纷扰中坚守职责的自豪。后两句以骏马和大鹏为喻,展现了汪伯玉的远大抱负和才华。最后两句则通过“解衣明主”和“铜柱墨未乾”描绘了君主的赏识和汪伯玉的功绩,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