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宁劳:难道非要。
- 一第:一次科举考试。
- 著:获得。
- 贤声:好名声。
- 三府:指中央政府的三个重要机构。
- 特旌:特别的表彰。
- 经术:经学知识。
- 秦博士:秦朝的博士,指学术权威。
- 孝廉: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强调孝道和廉洁。
- 楚诸生:楚地的学生。
- 青衿:古代学生的服饰,代指学生。
- 居平节:平常的节操。
- 银管:指书写工具,比喻书写。
- 异日名:将来会有的名声。
- 宦馀:官职之余。
- 延陵祠:纪念吴国大夫季札的祠堂。
- 暮云横:傍晚的云横亘。
翻译
难道非要通过一次科举考试才能获得好名声吗?我曾见过你在三府中受到特别的表彰。你的经学知识足以媲美秦朝的博士,而你的孝廉品质早在楚地学生中就已显露。学生们传诵你平常的节操,人们用银笔记录你将来会有的名声。尤其是在你官职之余,最值得去的地方是延陵祠,那里傍晚的云彩横亘,景色宜人。
赏析
这首作品赞扬了殷邑博的学识和品德,表达了对其不依赖科举考试而获得声誉的认可。诗中通过对比“一第”与“三府特旌”,突出了殷邑博的非凡才能和受人尊敬的地位。后两句则通过学生的传诵和人们的记录,预示了殷邑博未来的名声。结尾的“延陵祠畔暮云横”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景象,也暗示了殷邑博的高洁品格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