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韩令君百谷齐之诸贤邀饯幼于馆分韵得云字
社中诸俊总能文,况复柴桑有隐君。
十载空林成独往,一宵清晤又离群。
拈来小草谁偏愧,赋得文无也爱闻。
稍喜吴门如练色,不妨犹挂秣陵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同年:同一年。
- 令君: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 百谷:众多山谷,此处可能指地名或泛指多山之地。
- 齐之:聚集在一起。
- 诸贤:各位贤人,指在场的各位才子。
- 邀饯:邀请并设宴送别。
- 幼于:人名,可能是指年轻的人。
- 馆:此处指宴会的场所。
- 分韵:古代文人聚会时,按照指定的韵脚作诗。
- 空林:空旷的林地。
- 独往:独自前往。
- 清晤:清谈,指高雅的交谈。
- 离群:离开众人。
- 拈来:随手拿起。
- 小草:此处可能指诗中的某一物,也可能是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偏愧:特别感到羞愧。
- 文无:文才不足。
- 也爱闻:也喜欢听闻。
- 吴门:指苏州,吴地的门户。
- 如练色:像绸缎一样的颜色,形容景色美丽。
- 秣陵:南京的古称。
- 挂:此处指停留。
翻译
同一年,韩令君在百谷这个地方聚集了诸位才子,邀请我在幼于馆设宴送别,我们按照指定的韵脚作诗,我得到了“云”字。
社中的各位才子都擅长文学,更何况还有柴桑的隐士。十年来我独自前往空旷的林地,一夜清谈之后又离开了众人。
随手拿起小草,我感到特别羞愧,即使文才不足,我也喜欢听闻。稍稍喜欢苏州如绸缎般的美丽景色,不妨碍我心中还挂念着南京的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世贞与诸位才子在百谷的聚会,以及他个人的感慨和离别之情。诗中,“社中诸俊总能文,况复柴桑有隐君”展现了聚会中才子们的文学氛围和隐士的高雅。后文通过“独往”、“离群”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离别的感受。最后两句则巧妙地将苏州的美景与对南京的思念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人的深情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