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明卿

广柳车旁过暮春,五陵斜日见孤臣。 吞声对陨千秋泪,把臂惊存万死身。 虚有风雷归汗漫,敢期沧海变逡巡。 西来倘问平原馆,国士于今定几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广柳车:古代一种大型的车辆,常用于运载重物或人。
  • 五陵:指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这里泛指帝王的陵墓。
  • 孤臣:指忠诚而孤立无援的臣子。
  • 吞声:忍住哭泣,不出声。
  • 把臂:握手,表示亲密或同情。
  • 万死身:形容经历了极大的危险或苦难。
  • 风雷:比喻巨大的力量或变动。
  • 汗漫:广阔无边,这里指无法预测的未来。
  • 逡巡: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 平原馆:指平原君的馆舍,平原君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士,以养士著称。
  • 国士:国家的杰出人才。

翻译

暮春时节,我经过广柳车旁,夕阳斜照在五陵之上,我看到了一位孤立无援的臣子。 我忍住哭泣,对着他流下了千秋的泪水,握着他的手,惊讶地发现他竟然还活着,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 虽然有风雷般的巨大力量,但它们似乎都归于了无法预测的广阔未来,我不敢期望沧海能够迅速变化。 如果我从西方回来,询问平原君的馆舍,现在的国家中,真正称得上国士的又有几人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忠诚而孤立的臣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广柳车”、“五陵”、“孤臣”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庄严的氛围。通过“吞声对陨千秋泪”和“把臂惊存万死身”的对比,诗人深刻地描绘了臣子的悲惨遭遇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结尾的“西来倘问平原馆,国士于今定几人”则透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担忧和对真正国士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