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泣途穷:在困境中哭泣。
- 逢时术未工:指未能掌握适应时势的技巧。
- 消肺渴:比喻缓解内心的渴望或痛苦。
- 愈头风:治愈头痛,比喻解决困难。
- 芭蕉叶底偏多雨:比喻生活中常遇不顺。
- 芦苇花边任转蓬:比喻生活漂泊不定。
- 虫臂鼠肝:比喻微不足道的东西。
- 信天翁:一种大型海鸟,这里比喻知心的朋友或知己。
翻译
在病中放言,我宁愿在黑夜中行走,即使哭泣于困境之中,也自嘲未能掌握适应时势的技巧。 我那词赋怎能缓解内心的渴望,我的文章终究不能治愈我的头痛。 就像芭蕉叶下总是多雨,芦苇花边任由我漂泊不定。 对于那些微不足道的东西,我岂会吝惜,因为我知道,真正的知音只有那信天翁。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病中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深刻认识。诗中,“夜行宁免泣途穷”展现了作者面对困境的坚韧与无奈,“自笑逢时术未工”则透露出对自身能力的自嘲。后句通过“词赋何能消肺渴,文章终不愈头风”表达了文学创作无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苦闷。最后,以“芭蕉叶底偏多雨,芦苇花边任转蓬”形象地描绘了生活的多舛与漂泊,而“虫臂鼠肝吾岂惜,知音惟有信天翁”则彰显了作者对真正知音的珍视和对世俗的淡漠。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的豁达与坚持。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
成鹫的其他作品
- 《 借园杂咏 》 —— [ 明 ] 成鹫
- 《 和张子白杨鬯侯游飞来寺见寄 》 —— [ 明 ] 成鹫
- 《 华亭张北山过大通见赠赋答 》 —— [ 明 ] 成鹫
- 《 长至日寄祝张子白明府 》 —— [ 明 ] 成鹫
- 《 苏瀛洲广文过寺话旧 》 —— [ 明 ] 成鹫
- 《 甲子立春日奉观音大士登海潮岩夜宿岩中谩赋一章 》 —— [ 明 ] 成鹫
- 《 梅雨 》 —— [ 明 ] 成鹫
- 《 和社中诸子咏一茎二色红白莲花 》 —— [ 明 ] 成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