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文斗山谒选北行舟过大通赋诗留别并出丹霞题咏见示用韵赠行
曾留丽句在丹霞,词客登临羡作家。
一去篮舆谁继轨,重来粉壁见笼纱。
程门剩有齐腰雪,潘县添栽满眼花。
雪后花前相忆否,春风何处不桑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丽句:优美的句子。
- 词客:指诗人或文人。
- 篮舆:古代的一种轻便轿子。
- 继轨:继承前人的足迹或事业。
- 粉壁:白色的墙壁,常用来题诗。
- 笼纱:用纱布覆盖,保护或装饰。
- 程门:指程颢、程颐的门下,这里泛指学者的门庭。
- 齐腰雪:比喻学识深厚,如同积雪到腰间。
- 潘县:指潘岳的县,潘岳是西晋文学家,这里泛指美好的地方。
- 满眼花:形容景色美丽,到处都是花。
翻译
曾在丹霞留下优美的诗句,诗人登临此地羡慕能成为作家。 一旦离开,谁来继承这轻便轿子的足迹,再次来到这白墙前,只见诗句被纱布覆盖保护。 程门之下,学识深厚如同积雪至腰,潘岳的县里,美景如画,到处都是盛开的花朵。 雪后花前,你是否还记得我,春风吹过的地方,哪里不是桑麻茂盛呢?
赏析
这首诗是成鹫对李广文的赠别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离别的不舍。诗人通过回忆在丹霞留下的诗句,表达了对李广文文学才能的羡慕。诗中“篮舆”、“粉壁”、“程门”、“潘县”等词语的运用,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学识和才华的认可,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空留回忆的感慨。结尾的“雪后花前相忆否,春风何处不桑麻”则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达能力。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
成鹫的其他作品
- 《 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 》 —— [ 明 ] 成鹫
- 《 和区木参来韵 》 —— [ 明 ] 成鹫
- 《 用张子白韵寄姚齐州十首 》 —— [ 明 ] 成鹫
- 《 秋村十二咏 》 —— [ 明 ] 成鹫
- 《 和张子白杨鬯侯游飞来寺见寄 》 —— [ 明 ] 成鹫
- 《 元夕后一夜与诸子话别 》 —— [ 明 ] 成鹫
- 《 寓锦石寒梅寺,有怀罗戒轩、胡大灵 》 —— [ 明 ] 成鹫
- 《 题画 》 —— [ 明 ] 成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