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

· 成鹫
南箕噫气下南州,幻出焚轮撼不周。 有客步虚逢禦寇,何人闻籁过商丘。 九天路直鹏嗤鴳,四野尘生马逐牛。 我作断蓬君更驾,不知谁指复谁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箕:星名,即箕宿。古人认为箕星主风,后因以比喻风。
  • 噫气:呼气,吐气。
  • 焚轮:旋风,龙卷风。
  • :摇动。
  • 不周: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据说因触怒天帝而被折断,后用以形容残缺或不完整。
  • 步虚:道士唱经礼赞。
  • 禦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闻籁:听到自然界的声音。
  • 商丘:地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
  • 鹏嗤鴳:大鹏鸟嘲笑小鸟。
  • 四野:四周,四方。
  • 断蓬:折断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 :泥鳅,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翻译

南箕星呼出的气流下降到南方,幻化成旋风撼动着不周山。有客人进行道士的唱经礼赞,遇到了仙人禦寇,有人听到自然界的声音经过商丘。九天之路上,大鹏鸟嘲笑小鸟,四周的尘土中,马追逐着牛。我像折断的蓬草一样漂泊,你更是驾驭着风,不知道是谁在指引,谁又是微不足道的泥鳅。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南箕星的气流幻化成旋风的景象,以及道士唱经、仙人相遇等神秘元素,构建了一个超现实的意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象,如不周山、商丘、鹏鸟与小鸟等,展现了诗人对于宇宙自然和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末句以断蓬和泥鳅作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漂泊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