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药洲芙蓉花下怀何七李四

芙蓉万树溪水东,十里冉冉秋花丛。 晓日映分玛瑙紫,晚风吹作珊瑚红。 乍来感此有馀忆,欲采寄之无便鸿。 一棹蹉跎不相过,祇愁飘落随飞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芙蓉:一种植物,花朵大而美丽,常见的有粉红色和白色。
  • 冉冉:形容事物缓缓上升或移动的样子。
  • 玛瑙:一种宝石,常呈红色或棕红色,这里用来形容花的颜色。
  • 珊瑚:一种海洋生物,其骨骼常呈红色,这里也用来形容花的颜色。
  • 便鸿:方便传递信息的鸿雁,比喻传递信息的人或手段。
  • 蹉跎:时间白白地过去,没有好好利用。
  • 飞蓬:一种草本植物,因其种子随风飘散,常用来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翻译

在药洲东边的溪水旁,芙蓉花盛开,绵延十里,秋天的花丛中充满了秋意。清晨的阳光映照下,花朵呈现出玛瑙般的紫色,而到了晚上,晚风中它们又变成了珊瑚般的红色。我来到这里,心中充满了对何七和李四的思念,想要采摘花朵寄给他们,却找不到传递信息的人。我错过了与他们相见的机会,只担心这份思念如同飞蓬一样随风飘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药洲芙蓉花的美丽景象,通过色彩的变化(玛瑙紫、珊瑚红)生动地表现了花朵在不同时间的光影效果。诗中,“乍来感此有馀忆”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末句“祇愁飘落随飞蓬”则抒发了诗人对友情难以维系的忧虑,以及对时光流逝、机会错过的无奈和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受和对友情的珍视。

伍瑞隆

伍瑞隆,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金门草》、《白榆草》、《石龙草》、《雩乐林草》、《怀仙亭草》、《铁遂草》、《赋草》、《游梁草》、《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伍瑞隆诗,诸别集多已佚,仅存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天启四年刊本《临云集》十卷,该集一至五卷为诗,后五卷为文。今以《临云集》为底本整理。他书辑得佚诗,附于末卷之后。 ► 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