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吊:祭奠,悼念。
- 连根树:指两棵树的根系相连,象征着深厚的情感联系。
- 墓同:墓地相同,指两人合葬。
- 李伯襄戴公纶: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辈。
- 荒凉:形容景象萧条,冷清。
- 斜日:夕阳。
- 残碑:破损的墓碑。
- 双树同心:两棵树紧密相连,象征着两人的心意相通。
- 比肩:并肩,指并排站立或存在。
- 连理:指两棵树的枝条交织在一起,比喻夫妻恩爱。
- 寒猿:寒冷中的猿猴。
- 啸月:对着月亮发出长啸,形容猿猴的哀鸣。
- 露叶:带露水的叶子。
- 啼风:在风中哭泣,形容叶子的摇曳声。
- 黯自悲:默默地感到悲伤。
- 芳魂:美好的灵魂,指已故之人的精神。
- 招不得:无法召唤回来。
- 强同:勉强相同。
- 湘竹:湘江边的竹子,常用来象征哀思。
- 到今疑:至今仍让人疑惑不解。
翻译
夕阳斜照下,荒凉的墓地旁,残破的墓碑隐约可见。两棵树的根系紧密相连,守护着共同的墓地。不知何处还有像这样的并肩存在,哪家院中的连理枝又自然生长。寒冷中的猿猴对着月亮发出哀鸣,露水沾湿的叶子在风中哭泣,默默地感到悲伤。即使有美好的灵魂,也无法召唤回来,勉强与湘江边的竹子相比,至今仍让人感到疑惑不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凄凉的墓地景象,通过“连根树”、“残碑”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诗中“双树同心”、“连理自生枝”等比喻,巧妙地传达了生死相依、情感不灭的主题。结尾的“芳魂招不得”、“到今疑”则深化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死亡神秘的感慨,使全诗充满了深沉的哲理意味。
伍瑞隆
伍瑞隆,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金门草》、《白榆草》、《石龙草》、《雩乐林草》、《怀仙亭草》、《铁遂草》、《赋草》、《游梁草》、《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伍瑞隆诗,诸别集多已佚,仅存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天启四年刊本《临云集》十卷,该集一至五卷为诗,后五卷为文。今以《临云集》为底本整理。他书辑得佚诗,附于末卷之后。
► 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