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阳春道:指通往春天的道路。
- 芒鞋:草鞋,这里指行走的工具。
- 计程:计算行程。
- 行脚:行走,这里指旅行。
- 虚堂:空旷的厅堂。
- 三径:指家园,源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翻译
请问通往春天的道路,需要花费多少草鞋钱? 难以计算行程的天数,行走的脚步就像飘动的云。 归来的客人没有消息,空旷的厅堂中只有静谧的见闻。 为何在家的范围之外,人们的足迹却如此纷繁?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询问通往春天的道路所需的费用,隐喻了对旅途的思考和对归途的期待。诗中“计程难计日,行脚即行云”表达了旅途的漫长与不确定性,以及行走如云的自由与飘渺。后两句则通过对归客无消息和虚堂静谧的描写,反映了对家的思念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漠。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旅途和归途的深刻感悟。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
成鹫的其他作品
- 《 赠陆天士 》 —— [ 明 ] 成鹫
- 《 初住东林周太尊缪西冷过宿 》 —— [ 明 ] 成鹫
- 《 泊汾水闻琵琶社题 》 —— [ 明 ] 成鹫
- 《 约慧朗师筑室池上为终老计 》 —— [ 明 ] 成鹫
- 《 和张子白来韵 》 —— [ 明 ] 成鹫
- 《 丹霞十二绝 其一 半山亭 》 —— [ 明 ] 成鹫
- 《 寓寒梅古寺,荅凌稚圭明经见寄来韵 》 —— [ 明 ] 成鹫
- 《 甲子立春日奉观音大士登海潮岩夜宿岩中谩赋一章 》 —— [ 明 ] 成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