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进士

· 史谨
匹马嘶寒出万山,冶城北上翠孱颜。 烟霞故旧无多外,落日猿声万木间。 白帝祠荒迷塞草,金牛路远接秦关。 谁知驴背能诗客,献赋曾趋玉笋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匹马:一匹马。
  • 嘶寒:在寒冷中嘶鸣。
  • 冶城: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翠孱颜:翠绿而险峻的山峰。
  • 烟霞:指山水景色。
  • 故旧:老朋友。
  • 猿声:猿猴的叫声。
  • 白帝祠: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是古代祭祀白帝的地方。
  • 金牛路:古道路名,可能指通往陕西的道路。
  • 秦关:指陕西一带的关隘。
  • 驴背:骑在驴背上,形容旅途艰辛。
  • 献赋:献上自己的诗文。
  • 玉笋班:指朝廷中的文官班列,比喻才华横溢的文人。

翻译

一匹马在寒冷中嘶鸣,穿越万山,我向北行至冶城,那里的山峰翠绿而险峻。 山水间的老朋友已经不多,落日时分,猿猴的叫声在万木之间回荡。 白帝祠在荒凉中隐约可见,塞外的草木茂盛;金牛路遥远,通往陕西的关隘。 谁能想到,那位骑在驴背上,旅途艰辛的诗人,曾献上自己的诗文,趋向朝廷中文官的班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景色与情感。诗中,“匹马嘶寒出万山”一句,既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又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坚韧。后文通过“烟霞故旧无多外”和“落日猿声万木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结尾处,“谁知驴背能诗客,献赋曾趋玉笋班”则突显了诗人的才华与志向,尽管旅途艰辛,但他的诗文却能进入朝廷,受到赏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旅途、友情和理想的深刻感悟。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 4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