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
罗衣虽轻,不如布好。
堂夜虽美,不如玉宝。
葳甤芳树,烹饪则拙。
便佞悦人,治国则灭。
独夫昏君,非文不免。
武王大圣,非纣不显。
有寒有暑,造化之常。
贫而守道,文章之光。
天有霞锦,匪朝则夕。
人有美名,匪才则识。
大海洪波,寸虾不入。
高山连云,弱羽不戢。
积絮生虮,积书聚蠹。
物之所喜,人之所怒。
良弓在傍,善射思逞。
骐骥在侧,善御思骋。
不为不智,是谓不愚。
不为不足,已自有馀。
莫坚于漆,唯蟹则解。
莫重于石,唯轮则徙。
三寸之键,可制阖辟。
千尺之龙,或畏蝼蝈。
伯益作井,龙登玄云。
秦女吹箫,与凤为群。
人为强努,神为巧机。
孰满孰发,各唯其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葳甤 (wēi ruí):形容植物茂盛的样子。
- 便佞 (pián nìng):指善于花言巧语、阿谀奉承的人。
- 独夫 (dú fū):指暴君。
- 纣 (zhòu):商朝的最后一位暴君。
- 骐骥 (qí jì):指良马。
- 蝼蝈 (lóu guō):指蝼蛄,一种小昆虫。
- 伯益 (bó yì):古代传说中的贤臣,据说发明了井。
- 玄云 (xuán yún):指高空的云。
翻译
罗衣虽轻,不如布好。堂夜虽美,不如玉宝。茂盛的芳树,烹饪则显得笨拙。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治国则会导致灭亡。暴君,没有文化不免于灭亡。武王是大圣人,没有纣王就不会显得伟大。有寒有暑,是自然的常态。贫穷而坚守道义,是文章的光辉。天有霞锦,不是朝霞就是晚霞。人有美名,不是才华就是见识。大海的洪波,寸虾不会进入。高山的连云,弱羽不会停留。积攒的棉絮会生虱子,积攒的书籍会聚蠹虫。物之所喜,人之所怒。良弓在旁,善射者思逞。骐骥在侧,善御者思骋。不为不智,是谓不愚。不为不足,已自有馀。没有比漆更坚固的,只有蟹能解开。没有比石更重的,只有轮子能移动。三寸的钥匙,可以控制开关。千尺的龙,或许畏惧蝼蛄。伯益发明了井,龙登上高空的云。秦女吹箫,与凤为群。人为强努,神为巧机。孰满孰发,各唯其时。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探讨了价值、道德和智慧的主题。诗中,“罗衣”与“布”、“堂夜”与“玉宝”的对比,强调了内在价值的重要性。通过“葳甤芳树”与“便佞悦人”的对比,诗人批判了表面华丽而实质空洞的行为。诗中的自然现象和历史典故,如“天有霞锦”、“武王大圣”,增添了哲理性和历史深度。最后,诗人通过“良弓”、“骐骥”等象征,表达了对智慧和才能的赞美,以及对时机和命运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思考。
伍瑞隆
伍瑞隆,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金门草》、《白榆草》、《石龙草》、《雩乐林草》、《怀仙亭草》、《铁遂草》、《赋草》、《游梁草》、《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伍瑞隆诗,诸别集多已佚,仅存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天启四年刊本《临云集》十卷,该集一至五卷为诗,后五卷为文。今以《临云集》为底本整理。他书辑得佚诗,附于末卷之后。
► 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