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珠崖怀罗浮寄山中诸子三十韵

· 成鹫
癯形衰态笑窥奁,世眼相逢岂免嫌。 自有天生穷骨格,不须人羡美髭髯。 林间得病常欹枕,海外无寒亦下帘。 正忆故山此时节,梅花和雪压重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癯形:瘦弱的身形。癯(qú)。
  • 衰态:衰老的模样。
  • 窥奁:从镜中窥视。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 穷骨格:指命运不佳,生活困顿。
  • 髭髯:胡须。髭(zī),上唇的胡子;髯(rán),两颊的胡子。
  •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欹(qī),倾斜。
  • 下帘:放下帘子,指避寒。
  • 重檐:双层的屋檐。

翻译

瘦弱的身形和衰老的模样,我自嘲地从镜中窥视,世人的眼光相遇,怎能不感到嫌弃。我自有天生的命运不佳,不需要别人羡慕我的美须。常在林间斜靠在枕头上,海外虽无严寒,也放下帘子避寒。此时正思念故山的季节,梅花和雪压在双层的屋檐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的孤独与自嘲,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中,“癯形衰态”与“穷骨格”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接受,而“不须人羡美髭髯”则透露出自尊与自立。后两句通过对海外生活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尤其是“梅花和雪压重檐”一句,以景寓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冬日景象的深切思念。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