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病中
甲寅春夏交,一雨百二日。
我时在城市,蓑笠不能出。
自此阴阳乖,难复辨得失。
黑阴与赤旱,动或一两月。
今春气当和,霖雨乃复发。
惊蛰徂春分,霏洒殊未歇。
朝看园沼平,夕览春畦没。
草根亦已腐,况乃稻与秫。
或言此间雨,所系在风物。
宁知南北间,两者总若谲。
北风不解阴,毒烈变倏忽。
南风不解晴,满屋湿蒸郁。
天道何冥冥,下土太嵲兀。
五风十日雨,怀哉岂可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寅: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具体对应哪一年需要查证。
- 百二日:即一百二十天。
- 蓑笠:(suō lì)指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 阴阳乖:指天气异常,阴阳失调。
- 黑阴:指阴雨天气。
- 赤旱:指干旱天气。
- 霖雨:连绵不断的大雨。
-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 徂:(cú)往,到。
-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中分点。
- 霏洒:细雨纷飞的样子。
- 园沼:园中的水池。
- 春畦:春天的田地。
- 秫:(shú)高粱。
- 风物:风光景物。
- 倏忽:(shū hū)迅速,忽然。
- 蒸郁:闷热潮湿。
- 天道:自然规律。
- 冥冥:深远,难以预测。
- 下土:指人间,地面。
- 嵲兀:(niè wù)高耸突兀。
- 五风十日雨:形容天气多变,风雨频繁。
翻译
在甲寅年的春夏之交,一场雨持续了一百二十天。那时我在城市中,无法出门,因为雨衣和斗笠都挡不住雨水。自那以后,天气变得异常,难以分辨是晴是雨。有时是连绵的阴雨,有时是严重的干旱,持续一两个月。今年春天本应温暖,但连绵的大雨再次袭来。从惊蛰到春分,细雨纷飞,未曾停歇。早晨看园中的水池都被雨水填满,傍晚时春田也被淹没。草根都已腐烂,更不用说稻谷和高粱了。有人说这里的雨水与风光景物有关。但南北之间的差异,两者都像是诡计。北风不会带来阴雨,但它的毒烈变化迅速;南风不会带来晴天,只会让屋内湿热闷蒸。天道深远难以预测,人间地面高耸突兀。五风十日雨,这样的天气,真是让人难以预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连绵不断的雨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和不便。诗中通过对雨水的持续时间、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干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异常天气的无奈和对自然规律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如“一雨百二日”、“黑阴与赤旱”,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雨水的无情和人们生活的艰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伍瑞隆
伍瑞隆,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金门草》、《白榆草》、《石龙草》、《雩乐林草》、《怀仙亭草》、《铁遂草》、《赋草》、《游梁草》、《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伍瑞隆诗,诸别集多已佚,仅存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天启四年刊本《临云集》十卷,该集一至五卷为诗,后五卷为文。今以《临云集》为底本整理。他书辑得佚诗,附于末卷之后。
► 465篇诗文
伍瑞隆的其他作品
- 《 寿高懋轩先生初度 》 —— [ 明 ] 伍瑞隆
- 《 朱仪伯来自武林误寻余于铁城不值时予亦以病不得访仪伯赋此为别兼致声乃弟子悬陆与偕徐楚白三子 》 —— [ 明 ] 伍瑞隆
- 《 余村庄在驼山落霞峰下所游眺有修竹园清吹台竹间亭醉石梅园云母岩紫芝别野临云馆桃花堤蓼花池药洲秋杪休暇漫与何吾周李孙宸戴王言各为之赋 》 —— [ 明 ] 伍瑞隆
- 《 赋得弄玉 其二 》 —— [ 明 ] 伍瑞隆
- 《 赠从弟桢卿新昏 》 —— [ 明 ] 伍瑞隆
- 《 西樵山中同戴公纶李伯襄彭伯时李烟客家小开诸子夜登聚仙台 》 —— [ 明 ] 伍瑞隆
- 《 春思三首 其一 》 —— [ 明 ] 伍瑞隆
- 《 初春同从兄侯度访刘宸谔延清馆得书字 》 —— [ 明 ] 伍瑞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