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 (yè):拜访。
- 憨祖:此处指一位高僧或祖师。
- 肉身:指高僧的遗体。
- 顶相:指高僧的遗容。
- 露堂堂:形容遗容清晰可见,庄严肃穆。
- 天花:指佛教中的天花,象征着佛法的高深和神圣。
- 楞伽室:指供奉佛经的房间,此处可能指高僧的修行或讲经之所。
- 祖席:指高僧的座位或讲经的地方。
- 曲录床:指高僧的床榻,曲录可能是一种装饰或制作方式。
- 白氎 (dié):白色的细棉布,此处可能指高僧的遗物或衣物。
- 黄冠:指道士的帽子,此处可能指高僧的服饰。
- 西来意:指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意义。
- 空庭:指空旷的庭院,象征着清净和超脱。
翻译
借道回家,认识故乡,再次来到这里,高僧的遗容清晰可见,庄严肃穆。 天花散满供奉佛经的房间,高僧的座位和床榻平分秋色。 白色的细棉布不留一丝身后的痕迹,黄色的道冠无需问及过去的装扮。 门前的溪水流淌着佛教从印度传入的意义,流入空旷的庭院,其味道更加深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高僧遗体的场景,通过对高僧遗容、修行之所的描述,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和对佛法深意的感悟。诗中“天花散满楞伽室”和“门前溪水西来意”等句,不仅描绘了场景,也隐喻了佛法的神圣和深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