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事歌二首

除夜春雷隐地起,小年岁雪纷未已。 黄泥乍融不肯冻,百草作芽青欲死。 草死不愁愁麦黄,冬暖根薄恐易伤。 眼前米市忽腾粜,人间那得陈千仓。 城头鸟鹊无数叫,父老对之愁断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岁事:指一年的农事。
  • 除夜:除夕之夜。
  • 春雷:春天时发生的雷声。
  • 隐地:悄悄地,不声不响地。
  • 小年:指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民间有祭灶的习俗。
  • 岁雪:指冬天的雪。
  • 纷未已:纷纷扬扬,没有停止。
  • 黄泥:黄色的泥土。
  • 乍融:刚刚融化。
  • 百草:各种草本植物。
  • 作芽:开始发芽。
  • 青欲死:形容草色青翠欲滴。
  • 麦黄:指麦子成熟时的黄色。
  • 冬暖:冬天温暖。
  • 根薄:根部不够强壮。
  • 易伤:容易受到伤害。
  • 米市:卖米的集市。
  • 腾粜:价格上涨。
  • 陈千仓:指储存粮食的仓库。
  • 城头:城墙之上。
  • 鸟鹊:泛指鸟类。
  • 父老:年长的乡亲。
  • 对之:面对这种情况。
  • 愁断肠:形容非常忧愁。

翻译

除夕之夜,春雷悄悄响起,小年时节,雪花依然纷纷扬扬。黄色的泥土刚刚融化,却不肯结冻,各种草本植物开始发芽,青翠欲滴。草儿不怕死亡,却担心麦子变黄,因为冬天温暖,根部不够强壮,容易受到伤害。眼前米市的价格突然上涨,人间哪里有足够的粮食储存。城墙上的鸟儿无数,它们的叫声让年长的乡亲们面对这种情况感到非常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除夕之夜春雷初响,小年时节雪未停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农人对未来农事的忧虑。诗中通过对黄泥、百草、麦黄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冬春交替时节的生机与忧虑。后半部分则通过米市腾粜、城头鸟叫等情景,深刻反映了农人对粮食短缺的深切担忧,表达了诗人对农人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朱长春

明浙江乌程人,字大复。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尉城、常熟、阳信三县,升至刑部主事。有文名,好仙学佛。罢官里居,修真炼形,以为可以成仙上天,累几案数十重,梯而登其上,效鸟飞之状,堕地重伤。著有《管子榷》。 ► 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