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何丈人

· 成鹫
曾向汾江识老人,朱颜白发映乌巾。 三株柏子千年实,一点松膏万古春。 太极仙侯绝祖武,公羊墨守足家珍。 问年正是河清日,好向慈泉下钓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汾江:地名,今属广东省佛山市。
  • 朱颜:红润的面容,常用来形容年轻时的美好容颜。
  • 乌巾:黑色的头巾,古代文人常戴的头饰。
  • 三株柏子:指三棵柏树的果实,柏树象征长寿。
  • 千年实:指柏树的果实,寓意长久不变。
  • 松膏:松树的树脂,这里比喻松树的生命力。
  • 万古春:比喻永恒的生机。
  • 太极仙侯:指传说中的仙人,太极是道家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代表宇宙的根本原理。
  • 祖武:祖先的功业。
  • 公羊墨守:公羊,指《春秋公羊传》,墨守,指坚守传统。
  • 足家珍:足以成为家族的宝贵财富。
  • 河清日:比喻太平盛世。
  • 慈泉:比喻清澈的泉水,这里可能指老人的智慧和品德。
  • 钓纶:钓鱼的线,这里比喻隐居生活。

翻译

我曾在汾江边遇见一位老人,他面色红润,白发如雪,头戴黑色头巾。三棵柏树结出的果实,象征着千年不变的真理;一点松脂,代表着松树万古长青的生命力。这位老人如同太极仙侯,超越了祖先的功业,坚守《春秋公羊传》的传统,足以成为家族的宝贵财富。询问他的年纪,正值太平盛世,他正适合在清澈的泉水边垂钓,享受隐居的宁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长寿且智慧的老人形象,通过“朱颜白发”和“乌巾”等细节,生动地勾勒出老人的外貌特征。诗中“三株柏子”和“一点松膏”寓意深远,既表达了老人长寿的祝愿,也象征着老人智慧和品德的永恒。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夸张,赞美了老人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坚守传统的精神,最后以“河清日”和“慈泉下钓纶”作结,表达了对老人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敬仰。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