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董逃行

· 张籍
洛阳城头火曈曈,乱兵烧我天子宫。宫城南面有深山,尽将老幼藏其间。 重岩为屋橡为食,丁男夜行候消息。闻道官军犹掠人,旧里如今归未得。 董逃行,汉家几时重太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曈曈(tóng tóng):形容火光闪烁的样子。
  • 丁男:成年男子。
  • :等待。
  • 旧里:故乡。

翻译

洛阳城头的火光闪烁不定,乱兵焚烧了我的天子宫殿。宫城南面有一片深山,百姓们将老幼藏匿其中。 以重岩作为住所,以橡实作为食物,成年男子夜间外出等待消息。听说官军还在掠夺人民,故乡如今已无法回去。 唱起《董逃行》,汉家何时才能重归太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时期洛阳城的惨状,通过火光、乱兵、深山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百姓的苦难和无奈。诗中“重岩为屋橡为食”一句,深刻反映了百姓生活的艰辛。结尾的“董逃行,汉家几时重太平”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时局的忧虑,情感深沉,令人动容。

张籍

张籍

张籍,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