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羡鱼

有客百愁侵,求鱼正在今。 广川何渺漫,高岸几登临。 风水宁相阻,烟霞岂惮深。 不应同逐鹿,讵肯比从禽。 结网非无力,忘筌自有心。 永存芳饵在,伫立思沈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临川羡鱼:站在水边羡慕鱼儿,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 渺漫:miǎo màn,广阔无边的样子。
  • :dàn,害怕,畏惧。
  • 逐鹿:比喻争夺天下。
  • 讵肯:jù kěn,岂肯。
  • 忘筌:wàng quán,忘记了捕鱼的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忘记了原来的凭借。
  • 芳饵:fāng ěr,香饵,指诱人的条件或手段。
  • 伫立:zhù lì,长时间地站立。

翻译

有一位客人心中充满了百般忧愁,他渴望在今天能够得到鱼。 广阔的河流无边无际,高岸之上他多次登临。 风和水难道会阻碍他吗?烟雾和霞光又岂会让他畏惧深邃? 他不愿与他人一同争夺天下,又岂肯与禽兽相比。 编织渔网并非没有力量,忘记了捕鱼的筌是因为心中自有打算。 永远保留着诱人的条件,长久地站立思考,思绪深沉。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临川羡鱼”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诗中,“广川何渺漫”描绘了诗人面对的广阔世界,而“风水宁相阻,烟霞岂惮深”则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的决心。最后,“永存芳饵在,伫立思沈沈”则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的不懈追求和深沉的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理想的坚持和对现实困境的超越。

张正元

张正元

生卒年不详。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德宗贞元五年(789)登进士第,授校书郎,一度曾回河中,卢纶有《秋夜宴集陈翃郎中圃亭美校书郎张正元归乡》诗。十八年八月自岭南节度掌书记试大理评事擢为邕州刺史、邕管经略使。约于顺宗永贞元年(805)去职,其后事迹不详。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德宗纪下》。《全唐诗》存其诗2首。其中《冬日可爱》诗,《文苑英华》题陈讽作,归属未定。 ► 2篇诗文

张正元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