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题春意

一作江南守,江林三四春。 相鸣不及鸟,相乐喜关人。 日守朱丝直,年催华发新。 淮阳秪有卧,持此度芳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江林:指江南的景色。
  • 相鸣:指鸟儿相互鸣叫。
  • 朱丝:红色的丝线,这里比喻官职。
  • 华发:指白发,象征年老。
  • 淮阳:地名,这里指作者的官职所在地。
  • (zhī):只。
  • :度过。
  • 芳辰:美好的时光。

翻译

我作为江南的官员,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三四个春天。 鸟儿相互鸣叫,不及它们相互欢乐来得让人欢喜。 每天坚守着官职,岁月催人老,白发新生。 在淮阳只有卧床休息,以此方式来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张九龄在江南任职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相鸣不及鸟,相乐喜关人”一句,巧妙地将鸟儿的欢乐与人相比较,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后两句则透露出作者对官职的坚守和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但仍以一种淡然的态度面对,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张九龄诗歌的独特魅力。

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