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溪老人垂钓归。 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拼音

译文

八九月芦花满天飞,南溪老人垂钓回来。 秋天的山从隐约映入眼帘,野艇靠着栏杆隐约可见。 拿着鱼竿寻找着小路,对着斜阳梳着白发。 反而是商山四皓多管闲事,为皇太子定夺是非正误。

注释

谿( xī ):同“溪”。重(zhòng)钓:深水中钓鱼。 槛:轩廊临水的栏干。依依,隐约貌。 鹤发:鹤的羽毛白色,喻老人白发。斜晖(huī):同“斜辉”,指傍晚西斜的阳光。 翻:反而。四皓:秦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隐于商山,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传说汉高祖敦聘不至,吕氏用张良策,令太子卑词安车,捐此四人与游,因而使高祖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清除了改立太子的意图。 储皇:即储君皇太子。《晋书·成都王颖传》:“皇太子,国之储君。”

张志和是中唐诗人,安史之乱后隐居山林,经常泛舟垂钓,不再理会政事。这首《渔父》就是写他隐逸生活的代表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鹤发:[hè fà] 指白发,形容年老。
  • 斜晖:[xié huī] 指傍晚的阳光。
  • 四皓:指秦末隐居商山的四位高士,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因其年高,须发皓白,故称“四皓”。
  • 储皇:指太子。

翻译

八月九月,芦花随风飘飞,南溪的老人垂钓后带着渔具归来。秋天的山色映入眼帘,翠色欲滴,野艇静静地靠在栏杆旁,云朵依依不舍地围绕着。老人手持渔竿,沿着小径悠闲地走着,对着夕阳,悠闲地梳理着白发。他反而觉得四皓曾经多管闲事,出山为太子解决纷争,定夺是非。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居老人在秋日垂钓归来的宁静生活。诗中,“八月九月芦花飞”一句,既点明了时节,又通过芦花的飞舞,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宁静的秋日氛围。后文通过对秋山、野艇、云朵的细腻描绘,进一步以景写情,展现了老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最后两句则通过老人的自白,表达了他对尘世纷争的超然态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张志和

张志和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获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红尘,浪迹江湖,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