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 张说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茱萸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因盛产茱萸而得名。
  • 菊酒:菊花酒,古代重阳节时常饮用的酒。
  • 山客:山中的隐士或游客。
  • 萸囊:装有茱萸的袋子,重阳节习俗中佩戴以避邪。
  • 牧童:放牛或放羊的儿童。
  • 大隗:古代传说中的山神。
  • 鸿蒙:古代传说中的宇宙初开时的混沌状态,也指自然界的元气。

翻译

我带着菊花酒,与山中的游客共饮,牧童的腰间系着装有茱萸的袋子。 行走在山间,仿佛追随古代的山神大隗,心中却如同询问宇宙初开时的混沌元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在茱萸山的景象,通过“菊酒”与“萸囊”两个细节,展现了节日的习俗。诗中“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表达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的超然心境,仿佛与古代的山神同行,内心则沉浸在对宇宙起源的深邃思考中。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和探索。

张说

张说

唐河南洛阳人,先世范阳人,居河东,字道济,一字说之。武则天时应诏对策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为黄门侍郎。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监国。玄宗开元初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朔方军节度使,奏罢边兵二十余万,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罢当番卫士,招募壮士以充宿卫。再兼中书令,又为修书使,知丽正书院事。长于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为李林甫所挤,罢相。卒谥文贞。有集。 ► 3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