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禅智寺上方演大师院

· 崔峒
石林高几许,金刹在中峰。 白日空山梵,清霜后夜钟。 竹窗回翠壁,苔径入寒松。 幸接无生法,疑心怯所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林:指岩石堆积如林的景观。
  • 金刹:指寺庙,特指佛塔或佛寺的顶部,常饰以金色,故称金刹。
  • 白日空山梵:白日指白天,空山指人迹罕至的山林,梵指梵音,即佛教音乐或诵经声。
  • 清霜后夜钟:清霜指清晨的霜,后夜指深夜,钟指寺庙的钟声。
  • 竹窗回翠壁:竹窗指用竹子做的窗户,回指映照,翠壁指青翠的山壁。
  • 苔径入寒松:苔径指长满苔藓的小路,寒松指寒冷中的松树。
  • 无生法: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的真理。
  • 疑心怯所从:疑心指疑惑的心理,怯指害怕,所从指追随的方向或对象。

翻译

石林高耸入云,寺庙的金顶矗立在中峰之上。 白日里,空旷的山林中回荡着梵音, 清冷的霜夜后,深夜的钟声清晰可闻。 竹窗映照着翠绿的山壁, 长满苔藓的小路通向寒冷中的松林。 幸运地接触到了超越生死的佛法, 心中的疑惑和恐惧让我犹豫不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禅智寺上方演大师院的静谧与超脱。通过“石林”、“金刹”、“白日空山梵”等意象,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山林的幽静。诗中“清霜后夜钟”一句,以钟声象征佛法的深远影响,表达了深夜的宁静与心灵的触动。结尾的“幸接无生法,疑心怯所从”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在接触佛法后的内心挣扎与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对生命深层次的思考。

崔峒

唐博陵人。登进士第。历左拾遗,改右补阙,以故谪为潞府功曹。约卒于德宗贞元初。工诗,语言典丽精工。有集。 ► 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