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
昔在五陵时,年少心亦壮。
尝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东走到营州,投身似边将。
一朝去乡国,十载履亭障。
部曲皆武夫,功成不相让。
犹希虏尘动,更取林胡帐。
去年大将军,忽负乐生谤。
北别伤士卒,南迁死炎瘴。
濩落悲无成,行登蓟丘上。
长安三千里,日夕西南望。
寒沙榆塞没,秋水滦河涨。
策马从此辞,云山保闲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陵:五陵原,是以西汉王朝在这里设立的五个陵邑而得名的。
- 矜(jīn):自夸。
- 奇骨:非凡的骨相。
- 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借指军队。
- 亭障:边塞堡垒。
- 林胡:古族名。
- 大将军:此处可能指某个重要将领。
- 乐生:指战国名将乐毅。
- 濩落(huò luò):沦落失意。
- 榆塞:即榆溪塞,中国秦、汉、唐时的军事要塞。
- 滦河:河流名。
翻译
昔日在五陵原的时候,年轻的时候心也是很强壮的。曾经自夸有非凡的骨相,必定是封侯的相貌。向东走到营州,投身好像是边地的将领。有朝一日离开家乡,十年都在戍守边塞堡垒。部下都是勇武的军人,功成之后却互相不相让。还希望胡虏有动作,(这样)更能夺取林胡的营帐。去年那位大将军,忽然背负了像乐毅那样被诽谤(的名声)。向北分别后伤痛士兵,向南迁移死去在炎热的瘴气中。沦落失意悲伤没有成就,走上蓟楼之上。长安远在三千里之外,从早到晚向西南遥望。寒冷的风沙埋没了榆塞,秋天的滦河河水上涨。驱马从此告辞,在云山之间保持闲逸自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感慨。从回忆年轻时的壮志豪情开始,曾经期望在边地建立功勋。但现实中却遭遇种种不如意,如部曲虽勇但功成后互不相让,以及一位大将军遭诽谤等。经历这些后诗人感到沦落失意,登上蓟楼远望长安,透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诗中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寒沙榆塞没,秋水滦河涨”等句也通过景象的描写,烘托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整体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壮志未酬的遗憾,也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