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籍
古钗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复得。 凤凰宛转有古仪,欲为首饰不称时。 女伴传看不知主,罗袖拂拭生光辉。 兰膏已尽股半折,雕文刻样无年月。 虽离井底入匣中,不用还与坠时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古钗(chāi):古代妇女用的发钗,这里指古旧的钗。
  •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象征吉祥和美好。
  • 宛转:曲折、回旋的样子。
  • 古仪:古代的样式或规矩。
  • 罗袖:轻软的丝织衣袖。
  • 兰膏:古代用来涂发的香膏。
  • :钗的分叉部分,即钗的两股。
  • 雕文刻样:指钗上的雕刻和图案。

翻译

古旧的发钗落入井中失去了光彩,如今在深深的泥泞中被找回。 它呈现出凤凰般曲折的古风样式,想要作为首饰却已不合时宜。 女伴们传递观看却不知其主人,轻拂罗袖使其重现光辉。 香膏已干,钗股半折,上面的雕刻和图案已无法追溯年月。 虽然离开了井底被放入匣中,不使用它仍与坠落时无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支古钗的遭遇,隐喻了人事的变迁和物品的命运。古钗虽曾华美,但历经沧桑,已不再适合当下的时尚。诗中“凤凰宛转有古仪”一句,既描绘了钗的古朴之美,也暗示了它与时代的脱节。最后两句“虽离井底入匣中,不用还与坠时同”,深刻表达了即使环境改变,若无实际用途,物品的命运依旧如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过往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张籍

张籍

张籍,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