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行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
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
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
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
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头鲜卑:指鲜卑族的士兵,因其头戴黄色头巾而得名。
- 胡儿: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执戟:手持长戟,指武装士兵。
-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地方,象征国家政权。
- 晋家天子:指晋朝的皇帝。
- 降虏:投降的俘虏。
-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的统称。
- 紫陌:指京城中的大道。
- 旌幡:旗帜。
-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泛指全国。
- 诸侯:古代分封的各国君主。
- 北人:指北方人。
- 南人:指南方的汉族人。
翻译
黄头鲜卑士兵攻入洛阳城,胡族士兵手持长戟登上明堂。晋朝的皇帝成了投降的俘虏,高官们如同牛羊般奔逃。京城大道上旌旗相撞,家家户户的鸡犬被惊得跳上屋顶。妇女们被迫出门跟随乱兵,丈夫死在眼前也不敢哭泣。九州的诸侯只顾自己的领地,没有人带兵来保护皇帝。北方人为了躲避胡族大多逃往南方,南方的汉族人至今还能说晋朝的语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晋朝末年,鲜卑族入侵洛阳,晋朝皇帝投降,公卿逃散,百姓遭受战乱之苦的悲惨景象。诗中通过对比鲜明的画面,如“黄头鲜卑入洛阳”与“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与“妇人出门随乱兵”,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同时,诗的结尾提到“南人至今能晋语”,暗示了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的记忆,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战乱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