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施肩吾东归

· 张籍
知君本是烟霞客,被荐因来城阙间。 世业偏临七里濑,仙游多在四明山。 早闻诗句传人遍,新得科名到处闲。 惆怅灞亭相送去,云中琪树不同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烟霞客:指隐居山林、爱好自然的人。
  • 城阙:指都城,这里指长安。
  • 七里濑:地名,在今浙江桐庐县严陵山西,这里指施肩吾的家乡。
  • 四明山:山名,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南,这里指施肩吾常去的地方。
  • 科名:科举考试的名次。
  • 灞亭:灞桥上的亭子,位于长安东,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 琪树:神话中的玉树。

翻译

知道你原本是爱好自然的隐士,因为被推荐才来到都城长安。 你的家乡靠近七里濑,而你常去的地方是四明山中的仙境。 早年你的诗句就已经广为流传,新近考取的科名让你四处闲游。 在灞亭送别时感到惆怅,因为云中的琪树我们无法共同攀登。

赏析

这首诗是张籍送别施肩吾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和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诗中,“烟霞客”、“七里濑”、“四明山”等词语勾勒出了施肩吾的隐士形象和其生活环境,而“科名”则暗示了施肩吾的才华和成就。最后两句以“灞亭”和“琪树”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奈和不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仙境般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送别诗的典型风格。

张籍

张籍

张籍,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秋思》等。 ► 4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