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扬州

· 袁凯
淮海表兹郡,东南诚要津。 近代亦雄藩,亲王莅斯民。 荆吴自兹入,燕赵亦来臻。 舟车无停运,孳货若丘坟。 冠盖充廛里,歌吹咽城罝。 美酒既如渑,粱肉夹道陈。 休养近百年,富庶难具论。 大道无恒处,荣悴每相因。 风烟一披拂,奄忽同埃尘。 空屋啸蹲鸱,崩垣走惊麇。 帟蒲交四野,骴骼俨若新。 贵贱不复知,贤愚安能分。 予有山阳遣,经过属秋辰。 凭高肆遐览,落日无行人。 欲继芜城作,薄劣愧参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淮海:指淮河与海之间的地区。
  • 兹郡:此郡,指扬州。
  • 要津:重要的渡口,比喻重要的地位或职位。
  • 雄藩:强大的藩镇,指军事、政治力量强大的地方。
  • :到,临。
  • 荆吴:指楚国和吴国,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 燕赵:指战国时期的燕国和赵国,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 :到达。
  • 孳货:繁殖的货物,指商业繁荣。
  • 丘坟:山丘和坟墓,比喻堆积如山。
  • 廛里:市井,街市。
  • 歌吹:歌声和乐声。
  • 咽城罝:堵塞城池的网,形容歌声乐声充斥城中。
  • 如渑:像渑水一样多,渑水是古代一条河流,这里形容美酒丰富。
  • 粱肉:精美的食物。
  • 休养:休息养息,指和平时期。
  • 富庶:富裕繁荣。
  • 具论:详细论述。
  • 荣悴:兴盛与衰败。
  • 披拂:吹拂。
  • 奄忽:迅速。
  • 埃尘:尘埃,比喻衰败。
  • 蹲鸱:蹲伏的猫头鹰,形容荒凉。
  • 崩垣:倒塌的墙。
  • 惊麇:受惊的鹿。
  • 帟蒲:草席和蒲团,这里指荒草。
  • 骴骼:尸骨。
  • 山阳遣:山阳的派遣,指作者被派往山阳。
  • 秋辰:秋天的时节。
  • 遐览:远望。
  • 芜城作:指创作关于荒芜城市的作品。
  • 薄劣:平庸,自谦之词。
  • 参军:古代官职,这里指作者的职位。

翻译

扬州作为淮海地区的重要郡县,确实是东南方向的重要交通枢纽。在近代,它也是一个强大的藩镇,有亲王来此治理百姓。从这里可以进入楚国和吴国,燕国和赵国的人也来到这里。船只和车辆不停地运输,商业繁荣,货物堆积如山。市井中充满了华丽的冠盖和歌声乐声,堵塞了城池。美酒丰富如渑水,精美的食物在路边陈列。经过近百年的和平养息,这里的富裕繁荣难以详细论述。但大道无常,兴盛与衰败总是相互交替。风烟一吹拂,迅速间一切都化为尘埃。空荡的房屋中猫头鹰蹲伏,倒塌的墙边惊慌的鹿奔跑。荒草遍布四野,尸骨看起来还很新。贵贱不再分明,贤愚也无法分辨。我有山阳的派遣任务,经过这里时正值秋天。我登上高处远望,落日下没有行人。想要继续创作关于荒芜城市的作品,但我这平庸的才能愧对参军的职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扬州从繁荣到衰败的变迁,通过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无常和人生的荣枯。诗中,“淮海表兹郡,东南诚要津”等句,展现了扬州的地理重要性和曾经的繁荣景象。而“风烟一披拂,奄忽同埃尘”等句,则生动地描绘了衰败后的荒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袁凯

袁凯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四卷。 ► 2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