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
汉家制度本如衲,病已民间初整趿。
独携申子君臣篇,漫侈当年王伯杂。
自从骖乘销背芒,肯令副封糊禁阁。
繇其上下慎枢机,能使苍黔安里阖。
民忘叹息愁恨心,吏以增秩赐金答。
名十一臣麟阁图,良二千石熊幡匝。
充国金城日共屯,单于款塞时相遝。
励精之效果何如,亦缘时会中边合。
未闻德教倚深纯,所恃刑名驱冗阘。
诗书之律那可为,周召何人颇堪唈。
俗儒俗吏登全差,虚实虚名总嚼蜡。
乱我家子虽用儒,恭显相承久踞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衲(nà):补缀,这里比喻汉朝的制度像补丁一样,不完整。
- 整趿(zhěng tà):整理,整顿。
- 申子:指申不害,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 王伯杂:指王道与霸道混杂。
- 骖乘(cān chéng):古代指驾车时在车右陪乘的人。
- 副封:指副职或次要的封地。
- 糊禁阁:指封闭或遮蔽。
- 繇(yóu):通“由”,由于。
- 苍黔(cāng qián):指百姓。
- 里阖(lǐ hé):指家门,引申为家庭。
- 增秩赐金:指提升官职和赏赐金钱。
- 熊幡匝(xióng fān zā):指熊旗环绕,象征威严。
- 充国:指汉朝名将赵充国。
- 金城:地名,今甘肃兰州。
- 单于(chán yú):古代匈奴的君主。
- 款塞:指和好,归顺。
- 遝(tà):重叠,重复。
- 中边合:指内外和谐。
- 冗阘(rǒng tà):指冗杂无用。
- 周召(zhōu shào):指周公和召公,周朝的贤臣。
- 全差:指完全不同。
- 嚼蜡:比喻无味。
- 恭显:指恭敬和显赫。
- 踞榻(jù tà):指占据高位。
翻译
汉朝的制度原本就像补丁一样不完整,直到病已(汉宣帝刘询)在民间开始整顿。他独自携带申不害的君臣篇章,随意夸耀当年的王道与霸道混杂。自从骖乘(陪乘的人)消失,不再让副职的封地封闭。由于上下都谨慎处理机要事务,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忘记了叹息和愁恨,官员们则因提升官职和赏赐金钱而得到回报。有十一位名臣的画像被绘在麒麟阁上,优秀的官员们被赐予熊旗环绕的威严。赵充国在金城日日屯兵,单于时常和好归顺。励精图治的效果如何,也因为时机的内外和谐。虽然没有听说过德教依赖深纯,但所依靠的刑名驱使了冗杂无用。诗书的规定那可为,周公和召公那样的人颇可叹。俗儒和俗吏完全不同,虚实虚名总像嚼蜡一样无味。扰乱我家的子弟虽然用儒,但恭敬和显赫的人相承已久,占据高位。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汉宣帝时期政治制度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诗中,“汉家制度本如衲”一句,即指出汉朝制度的不完善,而“病已民间初整趿”则表达了宣帝试图整顿的决心。诗中还提到了申不害的君臣理论,以及王道与霸道的混杂,反映了当时政治思想的多元和冲突。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诗人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郭之奇的其他作品
- 《 落花行二首乐府 》 —— [ 明 ] 郭之奇
- 《 秋日燕邸咏怀十诗各系以题思古 》 —— [ 明 ] 郭之奇
- 《 饱食卒岁因之自警四首 》 —— [ 明 ] 郭之奇
- 《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骈拇 》 —— [ 明 ] 郭之奇
- 《 雪诗六首义取六出十九夜初闻雪 》 —— [ 明 ] 郭之奇
- 《 幽斋偶成 》 —— [ 明 ] 郭之奇
- 《 暮春山课即事书怀十二绝 》 —— [ 明 ] 郭之奇
- 《 邹邑道中雨过晓望 》 —— [ 明 ] 郭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