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骈拇

万物一马,万马一蹄。蹄践霜雪,历块轻泥。风入四骤,功使轮低。 马之真性,水草陆溪。自逢伯乐,衡整轭齐。误求知己,毕世愁嘶。 诡衔窃辔,逼而毁题。罪马云盗,马不任诋。譬诸埴木,情与用暌。 陶誇冶造,匠侈绳?。具曰予善,岂非大迷。我思太古,至德之畦。 茫乎山海,绝彼径蹊。其行若卧,其歌似啼。安得仁义,溷我龆齯。 残朴为牺,毁玉为圭。天下之心,南北东西。人马连鸡,曷可共栖。 马悲橛饰,人乐天倪。寄言治者,鞭策少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骈拇:指并列的脚趾,比喻事物并列或相连。
  • 历块轻泥:形容马蹄踏过泥泞之地。
  • 诡衔窃辔:诡,欺诈;衔,马嚼子;窃,偷偷地;辔,马缰绳。这里指马被欺诈地戴上马嚼子和缰绳。
  • 埴木:粘土和木头,比喻本性不同。
  • 绳?:绳索和刀斧,比喻束缚和破坏。
  • 龆齯:指儿童的牙齿,比喻纯真无邪。
  • :祭祀用的牲畜。
  • :古代玉器,用于祭祀或礼仪。
  • 天倪:天性,自然本性。

翻译

万物如同一只马,万马共用一蹄。蹄子踏过霜雪,轻松穿越泥泞。风随着四蹄奔腾,功成使得车轮低垂。 马的真性,在于水草和陆地溪流。自从遇到伯乐,衡量的标准变得整齐划一。错误地寻求知己,整世都在忧愁地嘶鸣。 被欺诈地戴上马嚼子和缰绳,被迫毁坏自己的标记。罪名说是马的盗窃,马却无法辩解。就像粘土和木头,本性与用途相悖。 陶工夸耀自己的冶炼技艺,木匠则夸大绳索和刀斧的作用。都说自己擅长,岂不是大错特错。我思念远古时代,那至高的道德之地。 茫茫山海,断绝了那些小径。行走时如同卧躺,歌声似啼哭。怎能得到仁义,混淆我们的纯真。 将完整的木头雕刻成祭祀用的牲畜,毁坏玉石制成礼仪用的圭。天下人的心,四处漂泊。人与马如同连在一起的鸡,怎能共同栖息。 马因马具而悲伤,人因天性而快乐。寄语治理者,少些鞭策。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马的比喻,深刻地批判了社会对个性的束缚和扭曲。诗中,“万物一马,万马一蹄”展现了万物被同质化的悲哀,而“马之真性,水草陆溪”则强调了自然本性的重要。诗人通过对马的遭遇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和本真的向往,以及对社会规范和人为束缚的反感。最后,诗人呼吁治理者减少对个性的压制,体现了对人性自由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