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立夏下旬犹春月也作留春诗十首

居诸长送古今人,未必青娥解怨颦。 满目空劳悲往事,伤心不忍付残春。 苦遭射蜮须中弩,自失昏骊颔下珍。 所恃来风销畏日,岂容鸣鴂罢芳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居诸:指时间。
  • 青娥:指美丽的女子。
  • 解怨颦:理解或同情皱眉的表情,即理解忧愁。
  • 射蜮:古代传说中的害虫,比喻小人。
  • 须中弩:必须用弩箭射中,比喻必须对付。
  • 昏骊:昏暗中的黑马,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
  • 颔下珍:马颔下的珍贵之物,比喻珍贵的东西。
  • 来风:指自然的风。
  • 销畏日:消除炎热的太阳,比喻缓解困难。
  • 鸣鴂:杜鹃鸟的别称,常在春天鸣叫。
  • 芳晨:美好的早晨。

翻译

时间长河不断送走古今的人们,未必美丽的女子能理解忧愁的皱眉。 眼前的一切让人空劳地悲叹往事,心中不忍将残余的春光交付。 苦于遭遇小人必须用弩箭对付,自己失去了昏暗中黑马颔下的珍宝。 所依靠的是自然的风来消除炎热的太阳,怎能容许杜鹃鸟的鸣叫结束这美好的早晨。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春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遭遇小人、失去珍贵之物的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射蜮”、“昏骊”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通过对自然风和杜鹃鸟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困境的抗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