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初夏夜饮归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蟪蛄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
拼音

所属合集

#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 蟪蛄:一种蝉,这里指蝉鸣声。
  • 鱼罾:一种捕鱼用的网。
  • 吾庐:我的家。
  • 修竹:修长的竹子。

翻译

桐树的花香在月光下弥漫,我唱着划船歌回家,蟪蛄的鸣叫声伴随。蜿蜒的柳湾旁,低矮的茅屋上挂着捕鱼的网。

我笑着指向哪里是我的家?一片荷叶覆盖的小池塘,小桥横跨其上。在灯火和纸窗的映衬下,修长的竹林里传来读书的声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初夏夜晚,诗人饮酒归家的情景。通过桐花、月光、棹歌、蟪蛄鸣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恬淡的田园氛围。诗中“一池荷叶小桥横”和“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居所的静谧与雅致,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注释

  • 浣溪沙:词牌名,源于唐代教坊曲。
  • 初夏夜饮归:此词描绘的是初夏夜晚饮酒后回家的情景。
  • 桐树花香:指梧桐树开花时散发出的香气。
  • 月半明:月亮已经升起,但还不够明亮。
  • 棹歌:船夫唱的歌,用于行船时打节奏。
  • 蟪蛄鸣:蝉的一种,夏日鸣叫,声音清脆。
  • 曲曲柳湾:弯曲的柳树河湾。
  • 茅屋矮:简陋的小屋,低矮而朴实。
  • 挂鱼罾:挂着捕鱼的网,渔人生活痕迹。
  • 吾庐:我的房子,此处代指诗人的居所。
  • 荷叶:夏季常见的水生植物,象征着清静和高洁。
  • 小桥横:一座横跨水面的小桥。
  • 灯火:夜间照明的火光。
  • 修竹里:长满修长竹子的地方,环境清幽。
  • 读书声:读书人的声音,宁静而雅致。

翻译

夜晚,月光透过半明半暗的梧桐花香,划船归来的歌声与蝉鸣交织在一起。沿着弯弯曲曲的柳树河湾,有一座低矮的茅草屋,旁边挂着捕鱼的网。笑着指向那看似遥远的家,只见一池荷花围绕着小桥,映衬着竹林中的灯火,隐约传来书声琅琅。

赏析

陈继儒的这首《浣溪沙·初夏夜饮归》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夜晚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人通过描绘月色、桨歌、蝉鸣、柳湾、茅屋、鱼网等元素,展现出一幅宁静、淳朴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特别是“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将读书人的恬淡生活和自然环境巧妙融合,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追求的赞美。整首词清新自然,寓情于景,让人感受到初夏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陈继儒

陈继儒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仲醇,号眉公,又号糜公。诸生。志尚高雅,博学多通,少与同郡董其昌、王衡齐名。年二十九,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书法苏、米,兼能绘事。董其昌久居词馆,书画妙天下,推眉公不去口。眉公又刺取琐言僻事,编次成书,远近争相购写,于是名动寰宇。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卒于家。有《眉公全集》。 ► 2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