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柳至平乐书所见四首

· 袁帙
昭平滩险恶,最险是龙头。 药弩弦齐彀,铜刀鞘屡抽。 红巾翻把隘,白昼竞钩舟。 倘得山韩将,狐群岂足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昭平:地名,今广西昭平县。
  • 滩险恶:水流湍急,地势险要的河滩。
  • 龙头:地名,可能是昭平附近的一个险要之处。
  • 药弩:装有毒药的弩,一种古代的远程武器。
  • 弦齐彀:弩弦拉满,准备发射。彀(gòu),拉满弓弩。
  • 铜刀鞘:铜制的刀鞘,指刀剑等武器。
  • :拔出。
  • 红巾:指当时的反抗军或盗匪,常以红巾为标志。
  • 把隘:把守关隘。
  • 钩舟:用钩子钩住船只,阻止其通行。
  • 山韩将:指山中的英雄或将领。
  • 狐群:比喻小人和奸佞之辈。

翻译

昭平的河滩地势险恶,其中最险要的地方是龙头。 装有毒药的弩已经拉满弦,铜刀也频频从鞘中抽出。 红巾军把守着关隘,即使在白天也用钩子阻拦船只。 如果能有山中的英雄将领,那些奸佞小人之辈又何足挂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昭平地区的险恶地势和紧张的军事氛围。通过“药弩弦齐彀,铜刀鞘屡抽”等句,生动地表现了当地的防御状态和战斗准备。诗中“红巾翻把隘,白昼竞钩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和不安定因素。最后,诗人寄望于山中的英雄将领,表达了对安定和正义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明代边疆地区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期盼。

袁帙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永之,号胥台山人。袁褒弟。嘉靖五年进士。选庶吉士。张璁恶之,谓其人不宜在禁近,出为刑部主事,改兵部。坐官衙失火,谪戍湖州千户所。赦归,官至广西按察佥事。有《皇明献实》、《吴中先贤传》、《世纬》、《胥台集》。 ► 26篇诗文

袁帙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