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社六人各一首外大父方伯公

却怜射虎人难偶,只觉雕虫技益工。 白日悲歌燕市筑,青春失意楚人弓。 陇西不愧称金友,仆射从今避火攻。 如此无官穷亦得,高名谁复杜钦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射虎:比喻英勇的行为。
  • 雕虫:比喻微不足道的小技艺。
  • 燕市筑:指在燕市(古代燕国的都城)筑城,这里比喻在困境中努力工作。
  • 楚人弓:楚国的弓箭手,这里比喻有才能的人。
  • 陇西:地名,这里指代陇西的人。
  • 金友:指忠诚的朋友。
  • 仆射:古代官职名,这里指代官员。
  • 火攻: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战术。
  • 杜钦:人名,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人物。

翻译

虽然怜悯那些英勇的人难以得到应有的赏识, 却也觉得那些微不足道的小技艺越来越精巧。 在白日里悲歌,像是在燕市筑城一样努力, 青春年华却在失意中度过,像楚国的弓箭手一样有才能却不得志。 陇西的人无愧于被称为忠诚的朋友, 官员们从今以后应该避免使用火攻这样的战术。 即使没有官职,这样的贫穷也是值得的, 因为谁还能拥有像杜钦那样的高名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世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通过“射虎人难偶”和“雕虫技益工”的对比,揭示了社会对英勇之士的忽视和对小技艺的过分追求。后句以“燕市筑”和“楚人弓”为喻,抒发了在困境中奋斗的艰辛和有才能者不得志的悲哀。最后,诗人以“无官穷亦得”和“高名谁复杜钦同”作结,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真正价值的追求。

袁宗道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