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柏亭

亭前柏树子,佛祖西来意。 了知柏即亭,是名第一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蟠柏:盘曲的柏树。
  • 佛祖西来意:指佛教的教义和精神,源自印度,传入中国。
  • 了知:明白,知晓。
  • 是名:这就是所谓的。
  • 第一义:最高的真理或最重要的意义。

翻译

亭子前的柏树,象征着佛祖从西方带来的教义。 明白了柏树与亭子本是一体,这就揭示了最高的真理。

赏析

这首诗以亭前的柏树为媒介,寓意深远。柏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长寿和坚韧的象征,而“佛祖西来意”则指向了佛教的智慧和教义。诗人通过“了知柏即亭”的表述,巧妙地将物质与精神、形式与意义融为一体,表达了对于宇宙万物本质统一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是名第一义”更是将这种理解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强调了这种认识是至高无上的真理。整首诗简洁而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和宇宙本质的深刻洞察。

袁宗道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