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同年李检讨成甫四首

白骨归新土,青山闭旧庐。 苔缘题遍壁,蠹满读残书。 凤老梧桐死,霜寒橘柞疏。 佛天畴昔愿,今日定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ù):蛀虫。
  • (zhà):一种树,也称为柞树。
  • 畴昔 (chóu xī):从前,以往。

翻译

白骨被埋入新土,青山环绕着旧日的庐舍。 墙壁上满是苔藓,仿佛覆盖了所有的题字,蛀虫遍布,几乎将读过的书都蛀蚀殆尽。 凤凰老了,梧桐树也枯死,霜降使得橘树和柞树的叶子稀疏。 回想往昔的愿望,如今又该如何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个荒凉的景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哀思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中“白骨归新土,青山闭旧庐”描绘了生命的终结和旧居的荒废,而“苔缘题遍壁,蠹满读残书”则进一步以书房的破败象征知识的消逝。后两句“凤老梧桐死,霜寒橘柞疏”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了时光的无情和事物的衰败。结尾的“佛天畴昔愿,今日定何如?”则是对过去愿望的回顾和对现实状况的反思,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迷茫的情绪。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

袁宗道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