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事杂诗

卢龙雄塞倚天开,十载三逢敌骑来。 碛里角声摇日月,回中烽色动楼台。 陵园白露年年满,城郭青磷夜夜哀。 共道安危任樽俎,即今谁是出群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卢龙:古地名,在今河北省东北部,是古代边塞要地。
  • 碛里:沙漠之中。
  • 角声:军中号角的声音。
  • 回中:古地名,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此处指边塞地区。
  • 烽色:烽火台上的烟火。
  • 楼台:指边塞的防御工事。
  • 陵园:指皇家陵墓。
  • 青磷:指夜晚墓地中出现的磷火,即鬼火。
  • 樽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代指宴会。
  • 出群才:超群的人才。

翻译

卢龙这个雄伟的边塞依天而开,十年间三次遭遇敌人的骑兵侵袭。 沙漠中军号的声音摇撼着日月,边塞的烽火烟雾惊动了楼台。 皇家陵园年年都被白露覆盖,城郭夜夜被青磷鬼火哀鸣。 大家都认为国家的安危取决于宴会上的谈判,但如今又有谁是那超群的人才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边塞的严峻形势和国家的忧患。诗中,“卢龙雄塞倚天开”一句,既展现了边塞的雄伟,也暗示了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通过“十载三逢敌骑来”、“碛里角声摇日月”等句,诗人传达了边塞频繁遭受侵扰的紧张氛围。后两句“陵园白露年年满,城郭青磷夜夜哀”则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结尾的“共道安危任樽俎,即今谁是出群才”更是对当时缺乏杰出人才的无奈感叹,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人才的渴望。

陈子龙

陈子龙

明末松江府华亭人,字人中,更字卧子,又字海士,号大樽。少有才名,与夏允彝等结几社,又参加复社。崇祯十年进士。选绍兴推官。东阳许都起事,子龙以故交劝降,许以不死,而巡按御史竟杀之。子龙争,不能得。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京师陷,乃事福王于南京。请练水师,言中兴之主当身先士卒。不听,辞归。南都失,遁为僧。寻受鲁王兵部尚书,结太湖兵欲举事,事露被擒,于被械送途中投水死。乾隆时谥忠裕。子龙以风节著,诗词古文亦称大家,领袖明末文坛。词尤有名,与同里诸名士形成云间词派。有《湘真阁稿》、《安雅堂稿》、《白云草》等集。清人王昶编为《陈忠裕公全集》。子龙尚辑有《明经世文编》。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