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 雨中杏花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无那今宵。
拼音

所属合集

#画堂春

译文

清明前后,云淡天阴,池塘和小桥边上,只见那毛毛细雨滋润着盛放的杏花,在微寒的天气下更显娇艳,也更为婀娜多姿。 想当年在那京师门外的堤岸上,一阵狂风暴雨过后,几日之间,杏花身殒香灭。花朵已经落尽的杏花,连蜂蝶都不来光顾了,只好守着寂寞过日子,它哪里还有一刻千金的春宵?

注释

画堂春:词牌名。最初见于《淮海居士长短句》。双调,有四十六字至四十九字四格,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 青门:汉长安东南门,本名霸城门,因其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玉颜:指杏花。 无那:无奈。

《画堂春·雨中杏花》是明代词人陈子龙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通过描绘眼前的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下片借杏花的“零乱’’写柳如是的飘零身世来表达自己的无奈情绪。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外妇柳如是的怀念之情以及两人无法在一起的黯然情感。

赏析

首二句“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勾勒出“池馆”的气象景物:天色微阴,春雨绵绵,池塘水涨,已与桥平,细雨又把杏花浸洗一番。这二句似乎实写南园桥边雨中杏花,却分明是虚写风雨摧残中的柳如是,以实写虚,从而得到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紧接着二句“微寒着处不胜娇,此际魂销”,描绘了一幅杏花娇弱,好象承受不住春寒风雨的景象,这让伤名的诗人黯然销魂。 上片一反诗词中用杏花装点热闹繁荣场面的惯常手法,用重笔描写它在春寒冷雨之中的“不胜娇”。在作者渲染的这种令人黯然神伤的情景中,作为虚影叠印的柳如是,则已绰约其中了。 下片则借杏花的“零乱’’写柳如是的飘零身世,以抒发一己的“无那”心绪。 “忆昔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玉颜寂寞淡红飘。”一个“忆”字,引出城门外长堤边这一派红颜憔悴、玉蕊凋零的残败景象。几句中三次写花,三次写法各不同:一曰“粉香”;二曰“玉颜”;三曰“淡红”。从“味”、“形”、“色”描绘之,美的确美矣。只可惜红颜薄命,生不逢地,只能用“寂寞”打发日子。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中所咏的,是春雨微寒中的杏花。但吟味再三,雨中花间,总依稀晃动着一位佳人的倩影:她就是江南名妓柳如是。词人笔下的“雨中杏花”,就是他心中的情人柳如是:当年的卖笑生涯,留下了“青门堤外,粉香零乱朝朝”的记忆;如今,与词人同居,承受种种欢爱,却也遭遇无边的压力,仿佛“奔雨花梢”,“微寒着处不胜娇”。她以“寂寞”抗争,在无声中忍受巨大的精神摧残,任凭“玉颜”“淡红飘”,让青春年华流逝。词人对柳氏的遭际黯然“魂销”,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徒唤“无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轻阴:微弱的阴云。
  • 池馆:池边的馆舍。
  • 水平桥:水面与桥面齐平。
  • 一番:一次,一阵。
  • 弄雨:在雨中嬉戏。
  • 花梢:花枝的尖端。
  • 微寒:轻微的寒意。
  • 著处:接触到的地方。
  • 不胜娇:非常娇嫩。
  • 此际:此时此刻。
  • 魂销:形容极度悲伤或陶醉。
  • 忆昔:回忆过去。
  • 青门:古代长安城门名,此处泛指城门。
  • 堤外:堤坝的外侧。
  • 粉香:指花的香气。
  • 零乱:散乱,不整齐。
  • 朝朝:每天早晨。
  • 玉颜:美丽的容颜,此处指杏花。
  • 寂寞:孤单冷清。
  • 淡红:浅红色。
  • :飘落。
  • 无那:无奈。
  • 今宵:今晚。

翻译

微弱的阴云笼罩着池边的馆舍,水面与桥面齐平。一阵雨中,花枝尖端在雨中嬉戏。轻微的寒意触及之处,杏花显得非常娇嫩,此时此刻,让人感到极度悲伤或陶醉。

回忆起过去,在城门外堤坝的外侧,每天早晨,花的香气散乱。美丽的杏花孤单冷清,浅红色的花瓣飘落,今晚,我感到无奈。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雨中杏花的娇美与寂寞,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杏花在雨中的生动姿态和淡淡哀愁。诗中“轻阴池馆水平桥”一句,以景入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后文通过对杏花在雨中“不胜娇”的描绘,以及对其“粉香零乱”、“玉颜寂寞”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陈子龙诗歌的独特魅力。

陈子龙

陈子龙

明末松江府华亭人,字人中,更字卧子,又字海士,号大樽。少有才名,与夏允彝等结几社,又参加复社。崇祯十年进士。选绍兴推官。东阳许都起事,子龙以故交劝降,许以不死,而巡按御史竟杀之。子龙争,不能得。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京师陷,乃事福王于南京。请练水师,言中兴之主当身先士卒。不听,辞归。南都失,遁为僧。寻受鲁王兵部尚书,结太湖兵欲举事,事露被擒,于被械送途中投水死。乾隆时谥忠裕。子龙以风节著,诗词古文亦称大家,领袖明末文坛。词尤有名,与同里诸名士形成云间词派。有《湘真阁稿》、《安雅堂稿》、《白云草》等集。清人王昶编为《陈忠裕公全集》。子龙尚辑有《明经世文编》。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