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宣和所制赤驹图
房星委地生神□,众马不得相俦匹。
千里风轻白玉蹄,平渊春浴丹砂质。
自从长养入天闲,振鬣常陪乘舆出。
未知赴敌见戈矛,所惯承恩闻警跸。
嘶当落日近尊严,气抹长林动萧瑟。
不惭刍豆饱微躯,尚觊朝家三品秩。
宣和殿里图书□,亲见圉人事爬栉。
当时青海九万馀,未有一匹当宸笔。
临轩睥睨迥出群,落纸须臾?奔逸。
内侍传宣赐近臣,再拜奎光欲腾室。
秋深沙苑多蒺藜,夜半河南吹觱栗。
已诏民间置牧地,如此龙媒敢轻失。
青城道上尘眯人,六宫粉黛无精神。
此时此马□□□,□□□□□不能。
追随天子向南去,哀哉委骨俱蒙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房星:指天上的星宿,这里比喻马的非凡。
- 委地:落地,形容马的出生不凡。
- 俦匹:伴侣,这里指同类。
- 丹砂质:指马的毛色如丹砂般红润。
- 天闲:指皇家马厩。
- 乘舆:皇帝的车驾。
- 警跸:古代帝王出行时,为了安全而进行的警戒和清道。
- 萧瑟:形容风吹动树木的声音,这里形容马的气势。
- 刍豆:喂马的草料和豆类。
- 三品秩:指高级官职的品级。
- 圉人:养马的人。
- 爬栉:梳理马毛。
- 宸笔:皇帝的笔迹,这里指皇帝的画作。
- 临轩:站在窗前。
- 睥睨:斜视,形容审视的样子。
- 奔逸:奔跑迅速。
- 奎光:指皇帝的恩光。
- 沙苑:地名,这里指沙地。
- 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
- 觱栗: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乐声。
- 牧地:放牧的地方。
- 尘眯人:尘土使人眼花。
- 六宫粉黛:指后宫的女子。
- 蒙尘:指受到污辱或不幸。
翻译
天上的星宿落地生出神奇的马,其他的马无法与之相比。这匹马千里奔行,蹄如白玉,春天在深渊中沐浴,毛色如丹砂般红润。自从被养在皇家马厩,它常常陪伴皇帝的车驾出行。虽然不知道它面对敌人的戈矛会如何,但它已经习惯了受到皇帝的恩宠和听到警戒的声音。当它在落日下嘶鸣,其气势足以使长林中的风声变得萧瑟。虽然它只是吃着简单的草料和豆类,但它仍然希望朝家能给它一个三品的官职。宣和殿里有许多图书,亲眼见到养马的人梳理马毛。当时青海有九万多匹马,但没有一匹能得到皇帝的画作。皇帝站在窗前,审视着这匹马,很快就画出了它奔腾的样子。内侍传旨赐给近臣,再次拜谢皇帝的恩光,仿佛光芒要照亮整个房间。秋天的沙苑里长满了蒺藜,半夜河南传来觱栗的乐声。皇帝已经下令民间设置牧地,这样的龙媒马不能轻易失去。青城道上的尘土使人眼花,六宫的女子都失去了精神。此时此马不知如何,无法追随皇帝向南去,悲哀地委身于尘土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匹非凡的马,它不仅外形出众,而且与皇帝有着深厚的联系。诗中通过对马的出生、成长、陪伴皇帝出行的描述,展现了它的非凡地位和皇帝对它的宠爱。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这匹马未来命运的担忧,尤其是在最后几句中,通过描绘沙苑的荒凉和六宫女子的无精神,暗示了这匹马可能面临的困境和悲哀。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通过对一匹马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展现了作者对马的深厚感情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