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般若寺

· 张翥
初地灵峰下,重来为讲经。 神应合掌受,石亦点头听。 云鹤随飞盖,湖龙入净瓶。 至今花雨处,长照一镫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衡山:位于湖南省,是中国五岳之一。
  • 福严寺:位于衡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 般若:佛教术语,意为“智慧”。
  • 初地:佛教中指菩萨修行的第一个阶段。
  • 灵峰:指衡山中的某个具有灵性的山峰。
  • 讲经:讲解佛经。
  • 神应:指神灵的感应。
  • 石亦点头听:比喻石头仿佛也在聆听讲经,表示佛法深奥,连无生命的石头也能感应。
  • 云鹤:象征仙境的鹤。
  • 飞盖:指仙鹤飞翔时所载的盖,比喻仙鹤。
  • 湖龙:指湖中的龙,这里可能指湖中的神秘生物。
  • 净瓶:佛教中用来盛水的瓶子,象征清净。
  • 花雨:佛教中指天降花雨,象征吉祥。
  • 镫青:指青铜制成的马镫,这里可能指寺庙中的青铜器物。

翻译

在衡山福严寺的般若寺,我再次来到这灵峰下的初地,为了讲解佛经。神灵似乎合掌接受,连石头也仿佛点头聆听。云中的仙鹤随着飞翔的盖子,湖中的龙也进入了净瓶。至今,那些象征吉祥的花雨之处,依然长照着一盏青铜镫的光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来到衡山福严寺般若寺讲经的情景,通过“神应合掌受,石亦点头听”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佛法的深奥和广泛影响。诗中“云鹤”、“湖龙”等意象,增添了神秘和仙境的色彩,而“花雨”和“镫青”则象征着吉祥和寺庙的庄严。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和对自然灵性的赞美。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