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丁未: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丁未是其中的一种组合,这里指代某一年的丁未年。
- 人日:中国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七,民间有庆祝人日、祈求人丁兴旺的习俗。
- 新年七日晴:指正月初七这一天天气晴朗。
- 黑光荡日:形容天空中有乌云遮日,光线昏暗。
-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概念,指宇宙间两种对立而又统一的力量。
- 元自:原本,本来。
- 相消长:相互消减和增长,指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 夷夏:古代指中原地区以外的民族和中原民族,这里泛指不同的民族或国家。
- 息战争:停止战争。
- 高视:高傲地看待。
- 山河:指国家的疆域。
- 王气:指帝王的气运或国家的兴衰气数。
- 金石:指古代用于记载文字的金属器物和石碑,这里泛指历史记载。
- 虚名:空有其名而无实际内容或价值的名声。
- 曲生:指曲折多变的生活。
- 废痼:长期形成的顽疾或积习。
- 交情绝:断绝了交往。
- 看遍梅花:欣赏完所有的梅花。
- 晚独行:傍晚独自一人行走。
翻译
在新年的第七天,我误以为天气晴朗,却见乌云遮日,光线昏暗更加明显。 阴阳两极本就相互消长,不同的民族或国家又怎能停止战争呢? 我高傲地看待着这片山河,分不清是帝王的气运还是国家的兴衰。 我不了解那些被记载在金石上的虚名。 曲折多变的生活中,我与那些长期形成的顽疾或积习断绝了交往。 我欣赏完所有的梅花,傍晚时分独自一人行走。
赏析
这首诗以新年人日为背景,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写,隐喻了社会和政治的动荡不安。诗中“阴阳元自相消长,夷夏何能息战争”一句,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现实战争不断的无奈。后两句则通过“高视山河”与“不知金石载虚名”的对比,抒发了对虚名的不屑和对真实历史的思考。结尾的“看遍梅花晚独行”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与孤独,体现了诗人在纷扰世界中寻求心灵净土的愿望。
郭钰
元明间吉安吉水人,字彦章。元末隐居不仕。明初,以茂才征,辞疾不就。生平转侧兵戈,流离道路,目击时事阽危之状,故诗多愁苦之词。于战乱残破郡邑事实,言之确凿,尤足补史传之缺。有《静思集》。
► 6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