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蟾溪:地名,溪水的名称。
- 峨嵋:形容山峰高耸,这里指南岩寺所在的山。
- 幽磴:幽深的小径。
- 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 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 山亭:山中的亭子。
- 云屋:指僧人的居所,因其高耸入云,故称。
- 天池:高山上的湖泊。
- 石笋峰:形状像石笋的山峰。
- 夕晖:夕阳的光辉。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
- 劫灰:佛教用语,指劫火的余灰,比喻灾难后的遗迹。
翻译
在蟾溪的南边,有一座小峨嵋山,幽深的小径曲折回旋,通向青翠的山色之中。 小路转弯处有一个山亭,供游客休息,穿过树林,可以看到云雾缭绕的僧舍,僧人的衣服挂在上面。 高山湖泊的水清澈见底,映照着秋天的月亮,形状像石笋的山峰高高耸立,挡住了夕阳的光辉。 这样的胜地虽然远离战火,但仍让人感叹人世间的灾难和变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南岩寺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通过“幽磴”、“山亭”、“云屋”等意象,展现了山寺的幽静与超脱。诗中“天池水净涵秋月,石笋峰高障夕晖”一句,以天池和石笋峰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秋月和夕阳的元素,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壮美的画面。结尾的“胜地从来隔烽火,却怜人世劫灰飞”则透露出诗人对战乱的忧虑和对人世沧桑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在赞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