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光明瘉李彦政既盲之目因缀一绝于中丞赵公序末

何处浮云翳太清,飞廉驱逐便开明。 常君似是回天手,好藉馀光老魏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ì):遮蔽。
  • 太清:天空。
  • 飞廉:传说中的风神。
  • 驱逐:赶走。
  • 开明:变得明亮。
  • 常君:指常光明。
  • 回天手:比喻有极大能力或影响力的人。
  • 馀光:余下的光芒,比喻影响力或恩泽。
  • 魏京:指魏国的都城,这里可能指代某个重要的政治中心。

翻译

何处浮云遮蔽了天空,风神飞廉一赶走,天空便恢复了明亮。常光明似乎有着回天的能力,愿借助他的余光,让老魏京更加繁荣。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自然景象的比喻,赞美了常光明(常君)的非凡能力和对魏京(可能指代某个政治中心)的积极影响。诗中“浮云翳太清”形象地描绘了天空被遮蔽的情景,而“飞廉驱逐便开明”则生动地表达了常君解决问题、带来光明的能力。最后两句“好藉馀光老魏京”则表达了对常君影响力的期待,希望他的恩泽能够继续照耀魏京,促进其繁荣发展。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常君的敬仰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曹伯启

元济宁砀山人,字士开。李谦弟子,笃于学问。世祖至元中为兰溪主簿,累迁常州路推官,明于决狱。延祐间历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五年,为司农丞,至江浙议盐法,置六仓,规定输运之期、出纳次序。至治间历官集贤学士、侍御史,迁浙西廉访使。泰定帝时,辞官归,优游乡社。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所奖借名士尤多。有《汉泉漫稿》,一作《曹文贞公诗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