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大同房寿卿教授与路幕宾董德基河东宪幕富子翚等酬和诗韵

朝阅周襄暮宋襄,悠悠王伯费论量。 浮生俛仰成千古,世路东西又十霜。 目击素丝翻色相,心随红腐劝脾囊。 塞云不隔征鸿路,情绪无端绕故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即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作诗。
  • 周襄宋襄:古代的两位君王,此处可能指历史上的两个时期。
  • 王伯:古代的君王和贵族。
  • 费论量:费心思量,指思考或讨论。
  • 浮生:指人生,因其短暂无常而称为“浮生”。
  • 俛仰:俯仰之间,形容时间极短。
  • 世路:人生道路。
  • 十霜:十年。
  • 目击:亲眼看到。
  • 素丝:白色的丝线,此处可能比喻纯洁的事物。
  • 翻色相:改变颜色,比喻事物的变化。
  • 红腐:红色的腐烂,可能比喻不良的事物。
  • 脾囊:脾脏,此处可能比喻内心。
  • 征鸿:远行的鸿雁,比喻远方的消息或远行的人。
  • 无端:无缘无故。
  • 绕故乡:环绕着故乡。

翻译

早晨还在回味周襄王的时代,晚上又想起了宋襄王,历史的长河中,王侯将相的兴衰更迭,让人不禁深思。人生短暂,转眼间已是千古,而人生的旅途,又在东西方向上走过了十年。亲眼所见,纯洁的事物在变化中失去了本色,内心也随之被不良的事物所影响。远方的鸿雁依旧能够穿越塞外的云层,带来消息,而我的情绪却无缘无故地环绕着故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朝阅周襄暮宋襄”一句,以朝暮之间的变化比喻历史的更迭,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无常。后句“浮生俛仰成千古,世路东西又十霜”则进一步以人生的短暂和旅途的漫长对比,抒发了对人生易逝的哀愁。诗的结尾“塞云不隔征鸿路,情绪无端绕故乡”则巧妙地将远方的消息与对故乡的思念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远方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洞察。

曹伯启

元济宁砀山人,字士开。李谦弟子,笃于学问。世祖至元中为兰溪主簿,累迁常州路推官,明于决狱。延祐间历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五年,为司农丞,至江浙议盐法,置六仓,规定输运之期、出纳次序。至治间历官集贤学士、侍御史,迁浙西廉访使。泰定帝时,辞官归,优游乡社。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所奖借名士尤多。有《汉泉漫稿》,一作《曹文贞公诗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