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治中诗卷

圣德混遐荒,天戈指江左。 簪笏或山林,猖狂尽逋播。 久萃南海涯,生灵寖凶祸。 元戎运良筹,分使选刚果。 赵卿掉臂行,咸谓虫赴火。 开谕皆来臣,旄头应时堕。 省檄守循阳,报效何么么。 挂冠梅花峰,谁复论轗轲。 当其徇国时,岂识身为我。 所幸吾民安,贵贱无不可。 徜徉湖海间,酒剩粮不裹。 同沐恩波深,何必近青琐。 回视窥禄人,扰扰真蜾蠃。 悠哉复悠哉,铜柱映蓬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混遐荒:指边远荒凉之地。
  • 天戈:指帝王的军队。
  • 簪笏:古代官员的头饰和手板,代指官员。
  • 逋播:逃亡散失。
  • :逐渐。
  • 元戎:主帅。
  • 旄头:古代军队中的一种旗子。
  • 循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 么么:微小。
  • 挂冠:辞官。
  • 轗轲:坎坷,比喻境遇不顺。
  • 徇国:为国家献身。
  • 徜徉:自由自在地行走。
  • 青琐:古代宫门上的装饰,代指朝廷。
  • 蜾蠃:一种小虫,比喻微不足道。
  • 铜柱:古代边疆的标志,这里指功勋的象征。
  • 蓬颗:蓬草和颗石,比喻微小。

翻译

圣德遍及边远荒凉之地,帝王的军队指向江东。官员或隐居山林,狂妄之徒尽皆逃亡。长久聚集在南海之滨,百姓逐渐遭受凶祸。主帅运筹帷幄,选拔刚毅果敢的分使。赵卿勇往直前,人们都认为他如虫赴火。开导劝谕使众人归顺,旄头旗应时而降。省檄守卫循阳,报效国家何其微小。辞官归隐梅花峰,谁还计较境遇坎坷。当他为国家献身时,岂会考虑个人得失。幸好民众安泰,无论贵贱皆可。自由自在地游走于湖海之间,酒足饭饱无需担忧。同享深厚的皇恩,何必靠近朝廷。回望那些追求官禄的人,纷扰如蜾蠃般微不足道。悠哉悠哉,功勋的铜柱映照着微小的蓬颗。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赵治中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和功绩,通过对比山林隐士与狂妄逃亡者,突出了赵治中的刚毅果敢。诗中“挂冠梅花峰”一句,表达了赵治中不恋权位、追求自由的情怀。结尾处通过“铜柱映蓬颗”的意象,暗示了赵治中的功勋将永载史册,与那些追求官禄的庸碌之辈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赵治中高尚品质的崇敬之情。

曹伯启

元济宁砀山人,字士开。李谦弟子,笃于学问。世祖至元中为兰溪主簿,累迁常州路推官,明于决狱。延祐间历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五年,为司农丞,至江浙议盐法,置六仓,规定输运之期、出纳次序。至治间历官集贤学士、侍御史,迁浙西廉访使。泰定帝时,辞官归,优游乡社。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所奖借名士尤多。有《汉泉漫稿》,一作《曹文贞公诗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