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即事

· 张翥
滦河东出水潆洄,叠坂层冈拥复开。 金柱镇龙僧咒罢,玉舆驭象帝乘来。 中天星斗朝黄道,塞漠云山绕紫台。 欲拟两京为赋颂,白头平子愧无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滦河:位于今河北省东北部,流经承德、唐山等地。
  • 潆洄:水流回旋的样子。
  • 叠坂层冈:形容山峦重叠,冈陵起伏。
  • 金柱:指寺庙中的柱子,这里可能指寺庙中的重要建筑或象征。
  • 镇龙:指寺庙中的某种仪式或象征,可能与龙有关,龙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 玉舆:指皇帝的车驾。
  • 驭象:驾驭大象,这里可能指皇帝的仪仗。
  • 帝乘:皇帝乘坐。
  • 中天:天空的中央。
  • 黄道: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轨迹,古人认为这是天体运行的主要轨道。
  • 塞漠:边塞的沙漠。
  • 紫台:指皇宫或皇帝的居所。
  • 两京:指当时的两个都城,可能是指元朝的大都(今北京)和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
  • 白头平子:作者自指,表达自己年老而才华不足的谦逊之情。

翻译

滦河从东边流出,水流回旋,山峦重叠,冈陵起伏,层层叠叠地拥抱着又展开。寺庙中的金柱似乎镇住了龙,僧人念完咒语,皇帝乘坐着玉舆,驾驭着大象的仪仗队到来。天空中央的星星向着黄道聚集,边塞的沙漠和云山环绕着紫台。想要为这两个都城写赋颂,但白发苍苍的我自愧无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滦河的壮丽景色和皇帝的威严仪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元朝时期的繁荣景象。诗中“滦河东出水潆洄”等句,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滦河的壮阔,而“金柱镇龙僧咒罢”等句则巧妙地融入了宗教元素,增添了神秘色彩。结尾处,作者以自谦之词表达了对才华的自愧不如,同时也透露出对时代盛世的赞美之情。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时代风貌的敏锐捕捉。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