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泐季潭还龙翔

· 张翥
曾将小品问支公,真是人间学道雄。 弟子不须悲灭度,禅师久已證圆通。 长怀石上三生旧,无复溪头一笑同。 想见西冈归礼塔,神光时绕夜坛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泐季潭: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支公:指支遁,东晋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
  • 灭度:佛教用语,指僧人去世。
  • 圆通:佛教用语,指达到无碍、无阻的境界。
  • 三生:佛教用语,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生命。
  • 一笑同:指共同的一笑,表示共同的欢乐或理解。
  • 礼塔:指到佛塔前进行礼拜。
  • 神光:指佛或高僧显现的神圣光芒。
  • 夜坛:指夜晚的祭坛或修行场所。

翻译

曾经向支公请教过佛法的小问题,他确实是人间学道的杰出人物。 弟子们不必为他的去世感到悲伤,因为禅师早已达到了无碍的境界。 长久以来怀念着石上的三生旧缘,却再也无法在溪头共享那一笑的时光。 想象着你回到西冈去礼拜佛塔,那时神光常常在夜坛上闪耀着红光。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泐季潭禅师的敬仰与怀念。诗中,“支公”与“学道雄”突出了禅师的高深学识与修行成就,而“弟子不须悲灭度”则传达了禅师已达圆通境界,无需为其去世感到悲伤。后两句通过“三生旧”与“一笑同”的对比,抒发了对过去共同经历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结尾的“神光时绕夜坛红”则以神秘而庄严的意象,描绘了禅师归去后的神圣场景,表达了对禅师深深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