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雁吟

· 张翥
雁啄啄,飞搏搏。江边虞人缚矰?,人饥处处规尔肉。 岂知雁饥肉更薄,城中卖雁不直钱,市头籴米斗五千。 妻儿煮糜不敢饱,朝朝射雁出江边。不闻关中易子食,空里无人骨生棘。 县官赈济文字来,汝尚可生当自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啄啄(zhuó zhuó):形容鸟类啄食的声音或动作。
  • 搏搏(bó bó):形容鸟类飞翔的样子。
  • 虞人(yú rén):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官。
  • 缚矰(fù zēng):用绳索捆绑的网,用于捕捉鸟类。
  • ?(zēng):古代的一种网,用于捕鸟。
  • 规尔肉:计划吃你的肉。
  • (mí):粥。
  • 易子食:交换孩子来吃,形容极度饥荒。
  • 空里(kōng lǐ):空旷的地方。
  • (jí):荆棘,这里形容荒凉。
  • 赈济(zhèn jì):救济,援助。
  • 文字:这里指官方的文书或命令。

翻译

雁儿啄食,飞翔搏击。江边的虞人用网捕捉雁,人们饥饿四处计划吃雁肉。 哪里知道雁儿饥饿,肉更薄,城中卖雁不值钱,市头买米一斗五千。 妻儿煮粥不敢吃饱,每天射雁出江边。 不曾听说关中有人交换孩子来吃,空旷之地无人,荆棘丛生。 县官的救济文书来了,你们还有可能活下去,应当自力更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代饥荒时期的悲惨景象,通过雁与人的对比,展现了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捕食雁类的无奈。诗中“岂知雁饥肉更薄”一句,既表达了对雁的同情,也反映了当时食物的极度匮乏。结尾的“县官赈济文字来,汝尚可生当自力”则透露出一丝希望,鼓励人们在困境中自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人文关怀。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