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犀山:指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凝翠:形容山色苍翠,凝结如翠玉。
- 上清:道教中的一个派别,指上清道士。
- 刘伯达:人名,可能是诗中的道士。
- 寂寞滨:指偏僻冷清的河边。
- 千岩:指众多的山峰。
- 浓翠:深绿的颜色。
- 湿无尘:形容空气湿润,没有尘埃。
- 筑台:建造高台。
- 临风雨:面对风雨。
- 驱石:驱使石头,指道士的法力。
- 中宵:半夜。
- 使鬼神:驱使鬼神,形容道士法力高强。
- 潭上:水潭之上。
- 鱼听瑟:鱼儿听音乐,瑟是一种古代乐器。
- 花间:花丛中。
- 春醉:春天里陶醉。
- 鸟衔巾:鸟儿衔着布巾,形容景象生动。
- 山灵:山中的神灵。
- 藏真境:隐藏真正的境界。
- 云栖:云中栖息,指隐居。
- 学道人:学习道法的人。
翻译
在仙馆深处,寂寞地坐落在河边,四周是千岩万壑,绿意盎然,湿润而没有尘埃。 一日之内,筑起高台,面对风雨,半夜驱使石头,仿佛能驱使鬼神。 水潭之上,鱼儿在听瑟乐,花丛中,春天里陶醉,鸟儿衔着布巾。 山中的神灵并非隐藏真正的境界,而是留待那些云中栖息、学习道法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上清道士在犀山深处的仙馆生活,通过“千岩浓翠湿无尘”等句,展现了山中的清幽与道士的超凡脱俗。诗中“筑台一日临风雨,驱石中宵使鬼神”等句,体现了道士的法力与神秘。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道士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