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

世祖龙飞奠两圻,岁时巡跸重依违。 千官扈从趋黄屋,三子联镳总白衣。 眼底关山生藻思,马头楮颖发光辉。 诗成京国争传诵,太史遥瞻动少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世祖:这里指元世祖忽必烈。
  • 龙飞:比喻帝王即位。
  • :安定。
  • 两圻:指两京,即大都和上都。
  • 巡跸:帝王出巡。
  • 依违:犹豫不决。
  • 扈从:随从。
  • :前往。
  • 黄屋:帝王的车盖,借指帝王。
  • 联镳:并马而行。
  • 白衣:古代平民的服装,也指平民。
  • 藻思:文思。
  • 楮颖:指纸和笔。
  • 太史:古代官名,负责记载史事和天文历法。
  • 少微:星名,古代常以星象来喻指人事,这里指朝廷中的重要人物。

翻译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安定了两京之地,每年都会出巡,但总是犹豫不决。众多官员随从前往帝王的行宫,而三位平民却能并马而行,身着白衣。眼前的关山景色激发了我的文思,手中的纸笔在马头边闪耀着光辉。我在京城写成的诗被人们争相传诵,连太史也远远地关注着,仿佛触动了朝廷中的重要人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世祖忽必烈安定天下后的景象,以及自己在京城受到的礼遇和创作诗歌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比帝王出巡的盛况与平民的自由,表达了作者对自由与创作的向往。同时,诗成后在京城广为传诵,太史的关注更是增添了诗作的分量,体现了作者对自己诗歌才华的自信与自豪。